文档介绍:该【双相情感障碍汇总培训课件 】是由【读书之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双相情感障碍汇总培训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讲述疾病简介情感是指人们感知客观事物时所伴随的对应态度和外部体现,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等体验和表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是在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情感障碍(Afectivedisorders)目前称为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是指以情感或心境异常变化为重要临床特性的一组精神障碍,体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爱好减少、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也称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情感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步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和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生物学原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明,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对应受体功能变化,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②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也许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减少也许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也许与躁狂发作有关;④多巴胺(DA)功能活动减少也许与抑郁发作有关;⑤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克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减少;⑥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乏的中介物;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重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遗传学原因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8-18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也许有关的标识基因,但尚无确切可反复验证的成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深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心理社会原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原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也许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原因促发下发病。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晰,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原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遗传原因的影响也许较为突出。临床体现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分别论述如下:躁狂状态异乎寻常的心情快乐,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体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状况下也许出现冲动行为。思维联想加紧,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风趣(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敏捷、聪颖、反应迅速。自我感觉良好,夸张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领,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张妄想)。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惫。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一般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性性体现,伴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体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体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状态关键症状①情绪低落,心情低沉、郁闷、悲伤、不开心,对此后感到没有信心,没有但愿,甚至消极绝望,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②爱好缺乏,患者对什么都没爱好,对此前自己感爱好的事物也失去爱好,整日生活懒散,行为被动,离群索居。③快感缺失,患者内心没有轻松快乐的感觉,不能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疲乏无力,精力下降。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①焦急是抑郁症非常常见的症状,体现过度的紧张多虑,胆小胆怯,紧张不安,踌躇不决,心情烦躁,感到心悸、胸闷、憋气等躯体不适。②精神运动迟滞时体现思维缓慢,行为缓慢。③激越时体现脑子不停地想事,极度烦躁,坐立不安,不能自控。④自责自罪,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有许多过错,什么都做不了,是一种没用的人,是家人的承担。⑤严重时消极绝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⑥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躯体症状睡眠紊乱,严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食欲紊乱,没有食欲,精力局限性,疲乏无力,性功能下降,体重下降,多种躯体不适感,症状在晨间加重。病程特性和经典体现发病年龄早,多在45岁此前发病,15-19岁是首发高峰。初次躁狂发作多发生青年期,起病较急,可在数日内发展到疾病状态,抑郁发作起病缓慢。成人发病者需仔细问询既往与否有不经典的、轻度而短暂的抑郁或躁狂发作。躁狂和抑郁发作没有固定次序,可持续多次躁狂发作后有一次抑郁发作,或反过来,先一至多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也可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或反复循环,以混合方式存在。经典发作体现: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正常。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时,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克制。疾病危害双相障碍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变化和社会功能受损。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酒依赖、物质滥用、药物依赖发生率高。抑郁时由于情绪低落、消极厌世可出现自伤自杀,自杀发生率高,激越时由于情绪极度烦躁,冲动控制能力弱,有也许出现伤人、毁物。严重躁狂状态时,由于易激惹、冲动控制能力弱,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有也许出现行为轻率、不顾后果,随意挥霍、盲目投资,乱交友、乱性行为,伤人、毁物。无论抑郁发作还是躁狂发作,在发作时,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能力都也许受到损害。因此,一旦确诊双相障碍积极治疗,防止不良的后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