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论文:教师,何为学生之友.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教师,何为学生之友.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2/1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教师,何为学生之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文:教师,何为学生之友
新课程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倡导了平等、和谐、民主的人性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是指对良好的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重视和追求,对人的尊严、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师生关系的人性化主要是通过教师来体现的。
在工作中,教师担负着双重角色,一是学生心目中最敬重的长者,二是学生心灵中最知心的朋友。前者是一个师者的形象,后者是一个友者的形象。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包括两个方面,教学关系和情感关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的教育观非常重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它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合作为其执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这即是要求教师为人师,先为人友。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与学生情感相依,用自己的情感去燃起学生的求知热情。
教师如何为学生之友呢?
一、要树立关注人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爱护、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它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它要求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不得泄露学生的隐私,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二、要完善人格,学会心理互换和心理相容。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要学会心理互换,将自己设想成学生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于永正老师说:“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蹲下来。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学生的衣服里,就不会斥之为‘顽皮’——他们是孩子。”总之,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长处,少求全责备,从而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