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设计
南和县第一小学侯瑞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区域存在着方言和地方节日,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了解一些地方节日和当地的环境、气候、资源等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一些区域的方言和地方节日,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感受我国文化的区域性;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知道一些区域存在着方言和地方节日,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了解一些地方节日和当地的环境、气候、资源等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师:今天我们讲第一单元第六课《语言文化和节日文化》,首先让我们展示一下课前收集的地方语言,咱们来一个“地方语言大荟萃”好吗?
师:感觉怎么样?很有趣,有趣的背后有没有什么需要质疑的问题呢?(查找资料,说说不同的地方语言是怎么形成的?)
一、不同地域的方言
1、师: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区域,体现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形成了特有的腔调,这样的地方语言我们就称之为:(板书)方言。
2、师:假设你远在外地游学或打工,陌生的城市里举目无亲,突然听到一句家乡话,你会有什么感受?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种亲切。师出示资料,学生齐读。
老乡见老乡, 两眼泪汪汪, 一口家乡话,句句诉衷肠。老乡见老乡, 心儿滚滚烫, 一壶家乡酒, 滴滴暖胸膛。家乡话呀!分外亲, 家乡酒呀!格外香。出门在外不容易!老乡帮老乡,哪怕山高路又远, 走南闯北胆气壮。家乡话呀!分外亲,家乡酒呀!格外香。乡音乡亲永难忘! 老乡亲老乡,历尽沧桑隔不断,早早平安返故乡。
3、师:是啊,乡音亲,乡音难忘,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感同身受,于是写下了那首千古名诗《回乡偶书》,让我们一起温习一遍,学生齐读。师:岁月改变容颜,斑驳了双鬓,不曾改变的只有那暖暖的乡音。
4、师:根据刚才的两则资料谈谈你对方言的认识。学生谈认识。(师板书:体现不同的
乡情,不同的文化,倍感亲切)
5、师: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小到一个县,大到全国各地,我国的方言可谓是:五花八门、南腔北调,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带来的一段关于方言的相声。(欣赏相声《戏曲与方言》)
6、师:听完这段相声你有什么感受?
7、师:说方言在很多地方都会闹笑话,打开书35页快速阅读日记,看看她们闹出了什么笑话?
8、师:根据上面的资料谈谈你对方言的新认识。学生谈认识。(师板书:不同区域语言交流困难)
9、师:说方言不但会闹笑话,还会闹矛盾呢。下面请大家来做小法官,评一评理,打开品德书34页,快速阅读题目:嘲笑有乡音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说说为什么?他们应该怎样做?学生答。
9、、师:是的,我们要尊重各地方言,风俗等,和郭化互相学习的同时也要帮助他学习普通话。(师板书:推广普通话。)
10、师:我们国家专门把每年的九月第三周设了全国推普活动周,你认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吗?为什么?
11、师:既然推广普通话这么重要,那我提议我们让一起为推广普通话尽点力。设计一条推广普通话宣传语,呼吁大家都说普通话。
二、不同地域的节日
1、师:会说普通话,我们就可以畅通无阻的到全国旅游啦,各地走走看看,你就会发现我们国家除了五花八门的地方语言,还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地方节日呢!课前搜集地方节日了吗?好!我们进行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