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2012鲁教版七上《安塞腰鼓》word教案1.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2鲁教版七上《安塞腰鼓》word教案1.doc

上传人:burenshu11 2015/5/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2鲁教版七上《安塞腰鼓》word教案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丰都县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二单元第6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周星期需课时
课题
《安塞腰鼓》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员
班级
评价
教师
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作用及排比句的作用。
二、目标链接
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灵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3、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5、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6、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子内部有排比、句与句之间有排比,段与段之间有排比,排比手法的多样化给文章营造一种炽热灼人的氛围,给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三、阅读过程
走进作者及其作品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导语设计: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