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2/10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教育教案
年级: 初一
学科: 环境教育
教师:
单位: 后村中学
日期:
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本讲主要内容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第二课时农业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环境的概念,农业环境的几大要素
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关注身边的农业生态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创建生态农业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间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