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由蚊传播的传染病
名称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媒介)
人群易感性&流行特点
预防/治疗
临床表现
疟疾
疟原虫
患者&带虫者
按蚊(♀)叮咬
,病后可获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持久
,多发于夏秋季
,防止被按蚊叮咬
。氯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脾大
ps:4种疟原虫:间日虐原虫、卵形虐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乙脑病毒
猪
库蚊(三带喙库蚊)叮咬
其他蚊媒如按蚊、伊蚊亦可传播
蚊虫不仅是传播媒介,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病例以2-6岁组高发
,病例集中在夏秋季(7、8、9三个月)
、灭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病人隔离至体温正常。尤其要注意传染源家畜(猪),特别是未经过流行季节的幼猪。要搞好饲养场卫生,人畜居住地分开
接种时注意不能与伤寒三联菌苗同时注射,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有中枢系统疾病和慢性乙醇中毒者禁用
、抽搐、意识障碍、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表现,三者互相影响,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39-40℃),伴头疼、精神倦怠、食欲差、恶性、呕吐、嗜睡→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先为面部,口唇和眼肌的小抽搐,随后出现肢体抽搐、强制性痉挛;呼吸衰竭→恢复期→后遗症期
: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微混浊,蛋白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略偏高
名称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媒介)
人群易感性&流行特点
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