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提高民族地区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初探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存在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只是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育应该激发每一个人潜在的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主张教师应从多方面评价、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来设计和改进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教育学理论:
教育教学活动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的发展。
3、差异教学理论:
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满足不同学者的需求,但各个个体间成长环境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学习经历不同,每个人都以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学习;面对存在的极大差异,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满足全班学生的个性的需要,谓差异化教学。
分层教学理论:
学生存在巨大差异,根据差异在教学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
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课题研究的策略
编辑校本教材
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基础,实用方面考虑,对中职教材重新改编整合,符合本校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改编,审核,试用,及实效性进行跟踪调查,最终达到全面推行。既能形成本校的特色,又能帮助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符合当前形势,编写满足学生就业,单招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相关知识体系的教材;全覆盖,基础化,实用性,难度简化的各类知识网络。
2、教师课堂引导策略
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受教育程度各异,成长环境不同,自控能力颇弱。在面临数学课堂,缺乏兴趣,被动式学习,学习中的行为习惯较差,长此以往形成“学困生”。基于此,教师在课堂引导上需要教学艺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开展共同参与的数学活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枯燥数学更具体生动。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达到极佳的效果。
教师自我认识
对于民族地区中职数学教育,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课堂教学中也
暴露出诸多弊端,需要教师提高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面对复杂的学生问题,要做到:1、遇事要冷静对待,及时寻找问题的根源,从学生的病根找到一剂良药;2、对待职业教育的学困生要有爱心,细心,耐心;3、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中职数学的教学教法仍要去不断研究,为民族地区的中职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
学生需面对自身一直以来的这种拖、懒、散的学习状态,需提高自身认识,化被动为主动,要积极应对当前形势下的学习状态。弥补自身不足,抓基础,自身不断训练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取,改变长久以来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基础练起,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