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双重名义锚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困境.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双重名义锚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困境.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双重名义锚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困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双重名义锚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困境
一、引言

名义锚(nominal anchor)是对一国货币价值的限定(Mishkin,1999)。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通过设定一个名义锚来限定货币的对内价值或是对外价值,从而能够SSBBww避免其发生大幅度的波动。在设定单一名义锚的条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变量如果8 tt 能够SSBBww盯住这个,就能保证本国物价水平的稳定,而且依据名义锚而实施的货币政策能够SSBBww有效地解决8t t t 8. c o m时间不一致的问题。所以8ttt8,从一定
上说,货币政策名义锚的成功设定,能够SSBBww充分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许多
8ttt8
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设定了名义锚,最典型的就是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陆续实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框架内,中央银行根据预测的通货膨胀率和目标通货膨胀率(名义锚)来决定货币政策操作的姿态,从而将实际8ttt8的通货膨胀率限定在某一个点上或是某个区间内;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本国的货币与它国货币保持固定的汇率,其波动幅度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区间内,中央银行有义务通过干预来维持这个,汇率可以些国家货币政策的名义锚;麦卡勒姆(1987)提出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应遵守名义收入规则(McCallumrule),在此规则下,中央银行根据名义收入的目标增长率来调控基础货币,麦卡勒姆规则实际8ttt8上是以名义收入作为dddtt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明确公布名义锚变量,但是dddTt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货币供应量和汇率在一定
上同时ssbbww. com起着名义锚的作用。正是在这种双重名义锚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发生冲突,中央银行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本文通过VAR模型,检验了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差额对银行贷款增量的影响程度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重名义锚下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冲突。二、我国目前货币政策操作的现状:双重名义锚下的冲突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在实际8ttt8操作过程中,货币供应量和汇率同时ssbbww. com充当着名义锚的角色:1993年起中央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1996年正式采用货币供应量Ml和M2作为dddtt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1998年在中央银行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限制后,每年会提前公布下一年度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增长率,并根据经济的实际8ttt8运行状况随时调控货币供应量;同时ssbbww. com,无论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还是自2005年7月开始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幅度都被限定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中央银行必须ssbbww. c om通过外汇市场干预来维持这个。在这样的情况8 tt t 8. com下,中央银行同时ssbbww. com有义务来维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的稳定,。
但是dddTt在这种双重名义锚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经常会存在冲突,中央银行往往 t8. com会在维持汇率稳定和实现货币供应量目标两者之间陷入困境:一方面行必须s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