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阳光下的聚焦.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阳光下的聚焦.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8/2/1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阳光下的聚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阳光下的聚焦
摄影师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只是去记录我看到的真实中国,希望这个社会能再多一些阳光……

我拿起相机是在1980年,真正步入纪实摄影的领域,则是1993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之后。一晃已经十几年过去了。时值录了这段历史的真实片段。
最早的时候,我在浙江老家做商业影楼摄影,平时拍一些艺术照片。那时我的摄影还没有明确的主题,随意性强。来北京学习后,我有意识地选择了纪实这条路。而我既然决心做纪实摄影,首先要挣到资金。经过几年努力,当我的口袋有了一些钱,勤俭一点能担负摄影花销的时候,我再次投入到纪实摄影创作。
我的第一个纪实主题――西部大淘金。

这个主题源于我在1989年去西藏时的见闻。我曾读到一本关于西部淘金的书,讲述了西部淘金人的艰辛生活。在通往西藏的沿途,我又看到了许多淘金人。当时西部开发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当地的很多金矿都由“金老板”一手掌握,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在海拔5000米左右,他们雇用的农民吃住条件极差,辛苦的劳作也只能赚到很少的“填腹钱”,老板对农民健康毫不在意。拍摄之初,我曾经到西宁某报社了解情况,当地的记者和我说那些地方是
“不能去的”,上万人的金矿,一个外地人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很可能就被杀了、抢了,连他们也没有去过。但是我意识到,这就是我要找的东西。“西部大淘金”,我记录下淘金人用血肉健康换来的生活,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被金矿的侵蚀和瓦解。摄影,这个看来只是摁快门的工作,让我有了更多对社会现实的感受。
拍完“淘金”这组照片回来,我开始和北京的摄影协会交流。当时的摄影人不大会跑危险的地方,基本在做一种“快乐摄影”“旅游摄影”。后来这些照片在《中国矿业报》《工人日报》等媒体发表,引起很大的反响,不少人很惊奇,居然有人深入那么危险的地方,带回来如此惊心、精彩的片子。
通过这组照片,我有个很深的感受:利用纪实摄影的手法,可以去拍很多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媒体都侧重拍一些有关中国的发展变化、欣欣向荣的题材。好的成绩已经被记录下来了,而社会上的某些问题却被忽视了。“家丑不可外扬”的思路,使得许多媒体就算知道当地存在的问题,也不方便报道出来。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我不必受某个单位的约束,可以相对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视角去观察、记录问题。我关注着管理层和大众媒体忽略的“边缘地带”、地方或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记录着中国的历史性变化。可以说从一开始,我就选择了一条不大平常的路。从那以后,西部始终是我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

很多人和我聊起来,问我是依据什么理念来拍摄。我是在遵照国家法律和每年“两会”的精神做事。我会研究“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其要旨精神作为我的工作指导。前段时间,国家将环保局提升为国家环境保护部,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就和我始终聚焦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契合。同样,我的第二个纪实主题
――吸毒问题,也是受到国家颁布的禁毒法令启发。20世纪90年代初,吸毒问题是个敏感话题。我发现云南省的瑞丽市吸毒问题很严重。瑞丽地处中缅边界,据说缅甸毒品80%都是通过云南边境进入中国,再转到其他地方的,吸毒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非常突出。我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拍摄地,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比较成功的第三组照片,是“小煤窑”。1992~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