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黄久生与680名特困老人.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久生与680名特困老人.doc

上传人:sftnqws018 2018/2/11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久生与680名特困老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久生与680名特困老人
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黄久生”的名字在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中可谓家喻户晓。可黄久生到底长什么模样,除了他本村的人之外,镇上大多数老百姓还真说不上来。很多其他村的村民为了见黄久生一面,不断地找到镇政府,希望他们能够出面帮忙,圆他们和黄久生见上一面的愿望。
这个黄久生究竟何许人也?为何值得哪么多人牵肠挂肚?原来,在这后面隐藏着一个感天动地的大爱故事―――

朴实的乡情是他苦难童年的温馨记忆

这个被家乡父老乡亲惦念的黄久生,今年45岁,是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黄久生的老家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从1996年开始,每年他都会拿出3至10万元用于捐助家乡680户特困、五保老人。他与这些人家无亲无故,到底为了什么呢?
黄久生小名叫柱子,母亲给他起这个名,是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成为社会的栋梁。可母亲却没有等到儿子成为顶梁柱那一天,在1971年冬天那个最寒冷最难熬的季节撒手人寰。此时的黄久生年仅6岁,除了他之外,还有4岁的妹妹、两岁的弟弟。从此,这个家里塌了大半边天。
无奈,黄久生的父亲把两岁的弟弟送给他人抚养。此后,他常年流浪在外,走街串巷给别人补锅补盆,一个月难得回家一两天。
父亲不在家的日子,黄久生肩负起了拉扯妹妹、下地干活儿、挑粪挣钱的重担。而他和妹妹生活的艰难,乡亲们都看到了眼里,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成了大家共同的牵挂。东家一碗稀饭,西家一块窝头;南家大婶端的一碟咸菜,北家奶奶缝的一双布鞋,这一点一滴的关怀,都在黄久生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邻里乡亲的关心照顾下,黄久生慢慢地长大了。为了回报乡亲们,他时常帮着大妈大婶们捡捡柴、挑挑水,这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把乡亲们朴实的爱都记在了心里。

怀揣梦想,苦命娃闯荡都市拼出新天地

1982年,17岁的黄久生就到附近的一个砖厂干活。他不惜体力,手上磨出了血泡,膝盖磕破了皮,可收入微乎其微。
1983年春节,同村的李四方和出外打工的几个人回乡过年,每个人都穿着气派的中山装,这让黄久生羡慕不已。得知黄久生在砖厂的实际情况后,李四方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很大,挣钱的路子也多,比窝在山里出息多了。”
李四方的话让黄久生看到了希望。春节刚过,他便与几个老乡一道,踌躇满志地走出大山,登上了去省城打工的汽车。
初到郑州,黄久生找到老乡,在其帮助下买了辆旧自行车,卖起了大米。
1983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久生被介绍到郑州航天建筑公司打零工。那年他刚好18岁,是工地上年龄最小的农民工。刚到工地,没技术的他只能从搬砖提灰开始。一年后,黄久生经熟人介绍到中建七局一公司干活,在这里,他的人生开始了根本性的转折。
黄久生起初干的依旧搬砖提灰的活儿,他干活眼明手快,从不偷懒,而且善于动脑子。搬砖提灰的工作看上去虽然简单枯燥,黄久生却干得很有技巧。他不仅速度跟得快,总是随着师傅砌墙的进度,把砖、灰放在师傅旁边;他还不忘观察每个师傅的****惯,总是放在他们最顺手的地方。师傅砌墙的位置不断变化,黄久生手里的砖灰也跟着进度向前挪动。而其他小工并不注意这些,搬来的砖灰随便往地上一堆,自己怎么省劲怎么来。
闲暇时,黄久生主动帮师傅洗衣服,打饭,为的是能向师傅学些技术。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踏实肯干、勤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