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黄梅大鼓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梅大鼓初探.doc

上传人:sftnqws018 2018/2/11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梅大鼓初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梅大鼓初探
2001年12月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一届群星奖曲艺类大赛决赛在广州举行。由安庆市郊区文体局选送的黄梅大鼓《梦圆金堤》首次与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京东大鼓等北方曲种同台决赛,荣获铜奖。2002年8月,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曲艺节在北京举行,黄梅大鼓《梦圆金堤》又被组委会确定为代表安徽省参加此届曲艺盛会的惟一曲种赴京展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黄梅大鼓先后两次参加全国性重大艺术比赛和展演活动,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由此发端,黄梅大鼓的演出活动日益增多,有关黄梅大鼓的一些理论问题也不时有人提起,这对促进黄梅大鼓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对黄梅大鼓的缘起、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和研究,以飨关心黄梅大鼓的各位朋友们。

黄梅大鼓的缘起

安庆地处长江中游,介于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在此交融汇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清代中叶以来,道情、鼓书、莲花落、胡琴书、评书、相声等各种形式的曲艺相继传入。而最流行的是鼓书和胡琴书。……鼓书有‘望江大鼓’、‘怀宁大鼓’、‘宿松大鼓’、‘太湖大鼓’、‘安庆大鼓’等,叫法不同,曲调和道具则大同小异……以时说时唱的形式讲述《封神榜》、《西游记》、《岳飞传》、《杨家将》、《水浒》、《三国演义》、《包公案》、《施公案》、《瓦岗寨》等古典小说中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①。”在安庆地区流行的还有黄梅戏。黄梅戏是由湖北黄梅县灾民在辗转逃荒中带入安庆地区的“黄梅采茶调”与安庆流行的说唱艺术融合后形成的地方剧种。黄梅戏从民间的说唱表演到小戏、本戏,经历了从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时的一百来年。王兆乾先生在《黄梅戏音乐》一书中提到:“黄梅戏正本对戏中[平词]、[二行]、[三行]、[八板]、[火工]、[对板]等唱腔占着主要地位,它的来源,目前尚无可靠的根据,但就其唱词、唱腔的特点来看,是来自民间的说唱音乐。”“黄梅戏的主要唱腔[平词],过去就是农村中说唱的曲调,至今还可以在农村中看到一些半职业的艺人,手执小锣或小鼓和一片铙钹,到处演唱,所唱的曲调就是[平词]。”同书中王兆乾先生还提到:“在湖北黄梅以及安徽宿松、望江一带,至今还有一种民间说唱,称为‘罗汉桩’,所演唱的名目……其中有许多与黄梅戏三十六本正本戏相同的②。”陆洪非、时白林先生在《江淮戏曲谱》黄梅戏篇中也提到:“‘罗汉桩’的唱腔也影响到黄梅戏[平词]类的曲调③。”我国戏曲剧种在形成过程中一直得到曲艺的孕育和滋养,无论是已知最早的戏曲形式,如宋元时期的南戏和金元时期的北杂剧,还是20世纪以来相继形成的许多地方戏曲,如河北的评剧,山东的吕剧,北京的曲剧,湖南的丝弦戏等等,绝大部分的戏曲剧种在形成过程中,由演出脚本到音乐、唱腔均脱胎于曲艺的“说唱”表演。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剧种的形成,并非以替代或牺牲原有的曲艺曲种为代价。曲艺曲种在孕育催生戏曲剧种的同时,自身依然循着固有的轨道存在并发展。如山东琴书孕育出吕剧,北京单弦孕育出曲剧,山东琴书和北京单弦仍然健康地发展着,并没有因为新剧种的形成而消失。我省的黄梅戏形成剧种后迅速发展起来,解放后更是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从一个地方小戏发展成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大剧种。令人遗憾的是孕育并滋养着黄梅戏的安庆民间说唱艺术并没有与之同步发展,始终没有形成一支健全的艺术队伍。然而安庆的民间说唱艺术并没有因此消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