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5~9页。
[教学目标]
,借助学具操作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及验算。
(有余数)除法的笔算及验算方法。
,明确笔算算理,增强探索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次商后有余数、有余数)的笔算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每人一套32根小棒(3小捆,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复习铺垫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风筝加工厂,借助于第一组工人师傅做燕子风筝的情境,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各位数都能整除),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笔算比赛。
图1
66÷6= 84÷4= 48÷2=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二)情境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风筝加工厂,看看又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
师: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1:二组2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
预设2:做一个蝴蝶风筝用6根竹条,现有75根竹条。
预设问题:
预设1: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风筝?
预设2:75根竹条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还剩几根竹条?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笔算比赛,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情境导入,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继续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交流算法
(一)明确问题,思考算式
课件完整出示第一个问题:二组2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风筝?
师:应该怎样列算式?
,教师板书:32÷2=
:为什么用除法?
图2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2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要求每小时做了多少只,就要把32只风筝平均分成2份,所以要用除法。
(二)尝试计算,感悟算理。
师:你能算出32÷2的商是多少吗?你准备用什么
方法算出这个结果?
预设:学生有可能想到分小棒、利用乘法想除法、
列竖式等好方法。
,课件出示图2。
师:想一想:先分什么,再分什么,为什么这样分?
。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收集有价值的问题便于后续交流)
。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操作小棒,感悟先分什么,再分什么,思考余下的1捆怎么办。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认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三、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一)交流分法,感知算理
师:哪一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法?
:一人演示,一人解说。
预设:先分成捆的:先把2捆平均分成两份,剩下那一捆拆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