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堂纪律管理探究
15060013 教育科学学院陈天怡
【摘要】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探究
课堂作为学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和背景,历来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教育学发展的历史看,对课堂的关注主要是同教学活动相联系的,人们重点关注的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人格等方面都能获得教育者所预期的结果,因此,对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是在研究教学活动时的一种附加研究,表现在课堂管理的理论研究中,缺乏一种能整合各种观点的理论体系,而且,在课堂管理实践中,教师往往是以“世袭”的方式或方法处理各种课堂问题。而当代研究表明,课堂秩序维持与促进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率,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需要用课堂管理的理念去分析课堂纪律问题,并使课堂纪律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什么是课堂纪律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一是纪律是指惩罚;二是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三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
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
1、教师促成的纪律。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
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有组织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2、集体促成的纪律。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使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当一个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时,他同时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学生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时期他们的信奉、见解、爱好、憎恶甚至偏见也都视集体而定。由于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的新的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力、内疚感和焦虑,所以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同伴集体行为准则的价值,并积极地认同和服从它。集体促成的纪律也有两类,一类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另一类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