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政治 2
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和谐之基 2
守望精神高地 3
官员究竟应当敬畏什么 3
雇员制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5
制度?人性! 6
经济 7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7
“招商热”还须冷思考 8
教论农村公路建设的双重价值 9
教育 10
在象牙塔和商海间连线助大学生画出人生彩虹 10
刹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歪风 11
教育公平的基础在哪里?——论教育中社会力量的重要性 12
论读书的成本问题——以舆论引导为中心 13
读书何为? 14
读“好”书 15
教育产业化——做得还是做不得? 15
高考改革要直面“时代课题” 16
文化 17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17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18
以创意为突破口提升文化产业价值链 19
堵还是疏?——论治理黄河的基本精神 19
从黄河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0
放眼祖国未来弘扬黄河精神 21
根植历史沃壤弘扬黄河精神 22
论城市的制度包容性 23
城市需要拥抱 24
文化创意的基础在哪里? 24
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 25
从故宫“十重门”事件说开去 26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 27
环境 28
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8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构建人与自然的共同家园 29
减量化资源化让建筑垃圾“消失” 29
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家”的基础 30
只向前看是不够的 31
警惕社会之“霾” 32
算算健康这笔帐 33
解决海洋问题应重视民间的力量 34
“争”还是“让” 34
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困境 35
整体化——解决海洋问题的新思路 36
海洋的健康 37
海洋的健康 38
海洋的健康 39
海洋的健康 39
海洋的健康 40
道德 41
信心——存在之根 41
道德——缓解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42
我们缺什么? 42
守望家园 43
44
政治
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和谐之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受经济领域矛盾尖锐化和各种观念交错影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具有“贞观之治”美誉的唐太宗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级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从人民群众的立场角度看待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实执政为民的执政原则,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各级政府在执政过程中,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本。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大多数原因都是由于政府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予以弥补。导致在群众不满的情况下,被一些非法分子肆意操纵,借机制造事端。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要关注拆迁、企业改制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利益协调。禁止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惩治违法行为。
各级政府在执政过程中,要选择亲民爱民的执政方式方法。加强与民交流,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向群众发布政府真实信息,防止造谣信息传播最终引起群众对政府误会的事件发生。此外政府更要深入基层,关心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听取他们的诉求,积极回应他们的问题。杜绝领导干部在遇到社会群体事件时,随意动用暴力机关,暴力镇压群众的抗议。在处理不善的群体性事件上来看,领导干部不注重与民沟通解释,而是一味动用暴力,最终导致处理失当。
《孟子》中齐宣王问孟子:“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如何治理好国家和社会,孟子说,让百姓安居乐业而成就大业,是没有任何势力可以攻破的。当前在依法治国的要求下,能保证以人为本的核心不变,就能保证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和谐。
守望精神高地
——弘扬奋发有为精神永葆新生代干部朝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明显滞后,尤其是在全体人民中占主导地位的、最为根本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大力弘扬奋发有为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包含有奋发有为的思想成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发有为是我们抓住时代机遇、迎接时代挑战的关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表明,只有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才能以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