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2011湖北襄阳“谜思城”总体战略规划上.doc

格式:doc   大小:2,838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湖北襄阳“谜思城”总体战略规划上.doc

上传人:yixingmaoh 2018/2/12 文件大小:2.7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湖北襄阳“谜思城”总体战略规划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保水保制度
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必须做好环保水保工程的施工,确保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2 管理体系
a)指挥部成立以指挥长为组长,党工委书记、副经理和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由指挥部安质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项目部须成立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施工环境保护工作。
3 指挥部主要职责
a)负责制定本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制定本项目的环保水保目标。
b)负责审查各项目部组织施工组织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
c)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工程施工环保、水保动态,定期检查和总结环保、水保工程措施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整改落实。
d)协调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存在的问题。
4 项目部主要职责
a)加强对进场施工人员的环保、水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全员环保、水保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建立健全环护、水保责任制度。
b)严格执行建设单位有关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对可能发生环境污染、水土保持事故的施工,应制定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将环保、水保措施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自觉接受指挥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地方环保、水保监测部门的检查和监测,对检查或监测发现的环保、水保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整改落实到位。
c)认真按设计及建设单位要求做好绿色通道的具体实施工作,应特别重视各类植物的及时栽植及后期的养护和管理,保证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形成符合设计及建设单位要求的绿色通道。
d)负责做好环保、水保措施实施记录、工作总结及文档管理,办理相关竣工验收事宜。
5 作业队管理职责
负责各项环保水保措施的具体落实和现场环境管理。
6 环境管理策划
7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和获取
各项目部组织识别、获取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特别要收集和获取本地的环境法规和要求、建设单位的规定,建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确定适用的相关条款,并适时更新。
8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a)各项目部结合该项目特点、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对本项目施工管理涉及的施工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活动、设施以及可能的自然灾害等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并根据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确定本项目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b)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符合以下评价准则之一的环境因素,应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或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而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
;
;
;
;

在评价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在不同场所、不同状态、以及不同的施工阶段,同一环境因素不同的重要程度。
9 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
各项目部针对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结合法规和业主要求和项目所在地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考虑施工生产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控制难度,编制本项目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并编制管理方案,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资源投入、执行与监督职责、实施与完成时间表等。
10 环境运行控制
各项目部应针对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涉及的施工作业与管理活动,制定、实施具体的控制措施。
a)凡新开工项目,项目部应与建设单位沟通、落实排污申报工作,申请办理相关环保许可证书;
b)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措施;审核施组时审核其环境管理制度、措施是否完善。施工生产活动中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各项《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也应考虑环保措施的要求。实施各项环保措施时应首先满足其地方环保法规的要求;
c)施工设备的采购、租赁应关注设备的环保性能,考察设备的噪声、振动、尾气排放、能源消耗等环境因素。设备使用中要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防止设备故障造成环境影响。
d)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e)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贮存、加工、使用、销毁等活动要做好预防火灾、爆炸、泄漏的控制措施和应急准备与响应,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减少由于事故发生导致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f)加强对地质和自然灾害的监控和预警。同时注意施工活动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