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2/1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哪些内容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样才能进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寻找到教学反思中的“反思点”呢?我们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找到“反思点”。
反思之一: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怎样的评语才能激励学生?
一位老师教学37+5,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黑板上37+5=42,你写成4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忽然这位老师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
这是一位老师的研究课中的一个细节,我们把这个细节放大处理,组织教师反思和讨论:由此教学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一位老师在反思中认为: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赞叹,教师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时学****是不认真的,今天也没有动脑筋。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因此,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是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时时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处处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经不需要提醒的时候,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到我们的教育之中。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案例:课件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一位教师创设了“给猴子喂各种形状饼干”的动画情景。他的设计意图是:第一次课件演示,使学生产生统计的需要;第二次课件演示,学生因来不及计数而产生记录的需要,并在各种记录方法的比较中引出画钩的方法再次统计;第三次课件演示,让学生运用画钩的方法再次统计。但在课堂上,效果并没有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有一些学生记录几个后就“罢工”了,而且在交头接耳,根本不看屏幕,显出很不耐烦的样子。
课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研讨和反思:为什么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并没有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呢?课堂中学生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找来两个学生问了一问。学生回答:“我知道三次的饼干都一样,所以答案和前面一样的,不需要再看了。”确实,三次课件演示的情节同出一辙。通过调查和讨论,老师们在反思中认识到:这位教师注意了课件资源的多次利用,力图使学生的学****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没有考虑到相同课件演示的“重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怎样的演示才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呢?老师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可以变换一下演示形式,将课件情景中出示的饼干改变形状、改变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