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产权无关论
要: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产权改革和市场结构改革,作者对两派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综述,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dddtt理论框架批驳了产权改革论,对郎咸平教授的实证分析进行了补充。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市场结构改革;代理成本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观点综述
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金融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直滞后,面临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在dd dtt. com不良资产比例高,资本金率低。同时ssbbww. com其改革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利8 tT 于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降低了社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一些
8 tt
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得不到必要的融资支持,尤其是民营企业。2000年底,对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企业的贷款占金融机构全部8ttT8短期贷款的比例仅为15%,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严重不对称。(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2002)
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学术界的观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市场结构改革;一派主张产权改革。
于良春、鞠源(1999)把产业经济学中SCP(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方法引入到银行业改革的研究中,认为我国银行存在高度集中的垄断现象。在这种垄断环境下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僵化,整体绩效也比较差。结论是放宽银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营银行及外资银行的进入,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整体效率。
刘伟、黄桂田(2002)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产权结构单一,而不是行业集中问题。于良春、鞠源(1999)的SCP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竞争才有效率,所以8ttt8要反对集中,而集中之所以8ttt8没有效率,原因在于过垄断定价控制产品供给,损失社会总福利。但在银行业这样的联系不一定,因为8 Tt t 8. com没有任何
dd dtt. com
议价可以水平。在利率非市场化情况8 tt t 8. com下,所有8 tt 银行都有“超贷”动力。 dd tT. com低效率,由于. com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银行规模与绩效之间反而存在正相关关系,因而改革的重点是产权改革,通过产权改革引入外部投资者,补充银行资本金,提高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改善治理结构。
林毅夫(2001)认为,4大银行的改革固然重要
展的角度看,最重要金融结构,改变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国有与民营银行的结构问题。金融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在现阶段,最有效的资金配置是将资金配置到最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区段,该产业或区段尤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因此. com,动员更多的资金支持此类中小型企业,而中小金融机构在收集信息上具有优势,能够SSBBww很好地监督中小企业,降低其融资成本,所以8ttt8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融资效率。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2002)也主张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竞争。认为这样可以效率,支持经济增长,条件是新进入的银行必须ssbbww. c om是高效率的银行,如外资银行。同时ssbbww. com还可强化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迫使其改革,间接提高银行业效率。
综上所述,产权改革学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