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章平衡与协调训练
第三节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的影响因素
、本体感觉与协调有重要关系。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偿作用,本体感觉同样有益于协调的维持
,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
,越易保持协调,反之,协调动作的频率越高,则越易失去协调性
、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协调训练目的
是改善动作的质量,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度,以达到准确的目标
协调训练原则
,循序渐进
上肢协调训练
1. 轮替动作练习:双上肢交替上举或交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前伸、交替屈肘、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
第三节协调训练方法
上肢协调训练
2. 方向性动作练习:指鼻练习、对指练习、指敲桌面、画画、下跳棋等。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
3. 手眼协调:插拔木棒、抓物训练、画画、写字、下跳棋、拼图或堆积木等。这些作业训练均有助于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第三节协调训练方法
下肢协调训练
1. 轮替动作交替屈髋、交替伸膝、坐位交替踏步、拍地练习。
2. 整体动作原地踏步走、原地高抬腿跑、跳绳、踢毽子等。
下肢协调训练时也需注意动作的节律性,先慢后快逐渐练习,训练开始时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善后,将有些训练项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如: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
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心力衰竭或严重感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训练中要注意协调功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要同时进行相应的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其他训练
9
10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