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9000字美学论文:“主体身份”.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000字美学论文:“主体身份”.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2/13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9000字美学论文:“主体身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9000字美学论文:“主体身份”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9000字美学论文。
西方传统美学的发展史主要就是寻找美的本质及其确立审美判断的过程。许多伟大的美学家为了捕获这个确切的答案,曾为之弹精竭虑,做出了长久的努力。但是美的本质始终无法寻得,普遍的审美判断亦无法建立起来。是世界上根本没有先验美的本质,还是美学家们的思考位置出现了失误?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属于同一个问题,即思考范式(知识型)的构形直接决定着思维的逻辑及其结果,进一步说,人们审视美的特定视角就建构着某种具体的美学事实。下面笔者便从身份视角对西方传统美学中那个难解之谜作换位式思考。
何谓身份思考?它是一种强调思考行为的主体身份问题。思考作为观念陈述的一种方式,一端连接着思维的结果,另一端连接着行为主体,这是一个内在的连贯性过程,其中,各个组成因素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定义。简言之,某个思考行为及其所包含的结果并非意味着与主体的隔断,而是深层次地关联着思考主体的特定身份,诸如人的利益诉求、语境、陈述视野、各种成见等等。正是这类身份标志,才决定着人们的***视野及其运思逻辑,并最终影响着思维的结果形态。就西方传统美学观念而言,它所遵奉的思考范式一直归属于无身份陈述。很多美学家在表述各自的美学观念时,试图立足于真空之中,从存在论上(或许是无意的)忽略或忘掉了自己的特定身份,即自己的有限性存在语境,从而割断了思考行为的连贯性或一体性,最终做出了各种欲强行推及一般却始终无法实现的美学结论。
反之,如果换个位置思考,美学家们将自身的各种特定身份介人进去,那么就会发现,所有的不同美学观念及其审美判断都有存在的合法理由,它们虽然是异质的,无法通约的,但并不妨碍其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下面便结合着西方传统美学史中两位代表性思想家的美学观念,作一下佐证。
在(大西庇阿斯》篇中,柏拉图做了给美下定义的最初尝试,即找出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是那件事物成其为美的所谓美本质来。柏拉图虽表示出了美是难的无奈,却还是横下心来挖出了美的本质:美是理念。这个对美本身的判断真不真实?它有无普遍性?后起的美学思哲们可谓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衡量美的观念及审美判断不适宜用真假或正误的标准,而应该由身份的立场审视其合理与否,即其有无根据。如柏拉图的美在理念说,如果转换成完整的合乎语境的陈述形式应该为:我(柏拉图)认为美在理念。这个认为作为柏拉图的行为方式包含着许多含义,诸如确信、感知、体验、推论、判断等等。
,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美学论文8000字。
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发展的表现上说,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它有它的独特性与根源性。因而,由此而孕育生发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有着它的独特品格,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
中国传统美学是在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生成的一种很不同于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