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4-5.3_随车诊断系统OBD.ppt

格式:ppt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4-5.3_随车诊断系统OBD.ppt

上传人:所以所以 2012/6/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4-5.3_随车诊断系统OBD.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OBD-II国际标准
一、OBD系统概述 二、OBD概念提出 三、OBD-Ⅰ 四、OBD-Ⅱ系统概述 五、OBD-Ⅱ系统工作
OBD-II国际标准
一、OBD系统概述
OBD全称为ON-BOARD DIAGNOSTIC即随车诊断系统。分为: OBD、 OBD-Ⅰ、 OBD-Ⅱ
1994年全球10%制造商采用OBD- Ⅱ
1995年全球50%制造商采用OBD- Ⅱ
1996年全面采用OBD- Ⅱ
基本作用: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
OBD-II国际标准
Back
Back
20世纪80年代中期
197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在EFI中使用OBD
1985年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协会(CARB)开始对汽车提出了应能监测排放系统性能及指示灯器件失灵的要求,即对汽车增设OBD提出要求
当时随车诊断目的:排放系统有故障时提示车主注意,使维修技术人员快速的找到故障来源,减少汽车废气对大气污染。监测排放系统,减少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并希望为故障诊断带来方便。
各厂家独立自行设计诊断座和自定义故障码,各个车型之间无法共用,必须采用不同的诊断系统。
OBD-II国际标准
三、OBD-Ⅰ
:
仪表中有警示车主的指示灯,来提示车主车辆的控制系统存在故障。
系统有记忆和传送有关排放的故障代码。
能对EGR阀,燃油系统和其他有关废气排放系统进行测试保养。监控元件:氧传感器、EGR、EVAP(碳罐,即燃油蒸发压力传感器)
1985年加州大气资源局制定,1988全面实施
OBD-II国际标准
OBD-II国际标准
Back
加州环保局1989年正式公布,称之为OBDII。直到1996年各汽车生产厂才在其加州标准车辆上实施了新标准。
新标准于1990年写入了美国联邦大气清洁法,它要求全部49个州的车辆于1996年起一律装备OBDII。严格遵守法规的时间定为1999年。所以,有些1996年的OBDII系统可能会缺少一个OBDII规范的特性,如燃油蒸发污染排放清洁测试。
四、OBD-Ⅱ系统概述
OBD-II国际标准
OBD-II国际标准
(一)目的:严格的排放针对性。即,当车辆排放的HC、,MIL灯点亮。
①发动机随机缺火时引起的HC排放量的整体上升;
②催化转换器的净化效率下降到某个限值之下;
③系统探测出密封的燃油系统有空气泄漏;
④EGR系统的故障引起NOx排放量上升;
⑤某个关键传感器或其他排放控制装置失效等情况。
也就是说,甚至在车辆似乎运行正常,无任何实际的行使性能问题时,MIL灯也会点亮。
(二)特点:
统一诊断座(DLC数据连接接口):16端子,如图
统一诊断座位置:仪表板下方,装在仪表盘下方靠左边与汽车中心线右300mm之间的某处,也可能是换档操纵杆座的后方。如图
解码器和车辆之间采用标准通讯规则
统一故障码含义
具有行车记录器功能
解码器能够读码,记录数值,清码等
标准的技术缩写术语,定义系统的工作元件。例如,为控制单元提供曲轴位置和转速信息的装置称为曲轴位置传感器(crankshaft position sensor)缩写为CKP传感器。
OBD-II国际标准
监控排放控制系统:譬如OBDII在控制排放的硬件方面对发动机管理系统提出一些要求:
,以避免发动机点火过程中发生失火时受到曲轴扭振的影响;
(允许跟ABS系统的加速度传感器共用)用于在道路十分差的条件下关闭OBDII功能;
,以监测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包括是否老化、拆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