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就业形势分析
前两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严重影响,计算机专业也不例外, 不少跨国公司、国企遭遇招聘寒流,大学生就业率急剧下降。即便如此,21 世纪信息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将会带来深刻的改变,如国内正在兴起的3G行业。信息产业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2011 年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 IT 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应有一大批从事IT 技术创新的人才。一些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急需一大批有实际动手能力、掌握专门技术、综合素质高的计算机人才。
随着经济形势的回暖,2011年高校毕业生需求量较2010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企业今年开始广揽人才,先下手为强。最新的调研情况表示,我省用人单位今年进校招聘时间普遍提早,招聘高峰期整体前移,越来越多的单位提早安排招聘计划,规模和需求量也扩大不少。企业增招明显,比去年增加了六成,同时薪资也有所提高。眼下正是冬季就业的黄金时期,全国各高校的校园招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2011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历史新高,计算机专业的设点数和在校生人数又位居全省各专业之首,待就业毕业生的数量连续多年积累递增等因素影响,我省2011年计算机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
社会人力资源供需的变化固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就业观念,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调查表明,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又无实践经验
当前的IT 行业虽是朝阳产业,但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对员工的培训周期,在招聘员工时就要求员工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希望员工到了公司很快就能上手工作,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去。而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一些实习环节只是“走马观花”;一些学生不注重实践操作,实验课程疲于应付,没有真正利用学校提供的硬件环境提高技能;虽然学校建立了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目标不明确,很多企业或专业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经济效益,学生实际积累的实践经验十分有限。另外,一些公司要求毕业生掌握一些专门的技能,如掌握一种特定的软件开发工具,熟悉一种专业管理系统等。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无实践工作经验,也不具备这些技能的,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 人文素质不高而影响就业面
IT 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业之中,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每年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内外非IT 企业等都有一定数量的具备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较其他专业应有明显的专业优势。但由于缺乏沟通交流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差、应变能力不强、协调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欠缺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其就业竞争力
, 加之目前需求旺盛带来的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上升,部分学生没有依据自己的教育背景、个人专业技能以及人文素质准确定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