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学生就业论文[1].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就业论文[1].doc

上传人:fy3986758 2015/5/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就业论文[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程中,促进就业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而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是继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之后的另一庞大求职人群。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越加艰难,初步估算,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中将有一半左右无法实现就业。这样的现实,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就业难,越来越难
毕业生就业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从供给量角度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从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2000年为107万;2003年迎来了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当年毕业生人数212万,首次超过200万。接下来几年,毕业生人数一路飙升,2005年为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至2008年高达532万,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而今年仍是有增无减,达到630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
虽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赶不上毕业生供给数量。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测算,“十一”五时期,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增加40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00万。根据《200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要点》提出的要“确保完成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00万人”目标,考虑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中还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中专毕业生以及城镇其他新增劳动力等,根据经验判断,这1000万新增岗位留给高校毕业生的不大可能超过60%。
很显然,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供给量高于总需求量,以后几年,供给高于需求的情况还会继续,供过于求是毕业生就业难的最本质原因。
真实的一次就业率远远低于官方数据
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大学生一次就业率,近年来一持维持在70%〜80%,这意味着每年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
尽管教育部门统计的毕业生就业率并不高,但是毕业生就业率的科学性依然遭到社会、学生和学者的质疑。因为,当前政府部门关于就业率的测算方式既不同于理论界的算法,也不能和国际接轨。从严格意义上说当前政府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实际上是安置率(落实率)。即:
安置率(落实率)=政府公布的就业率=(毕业生人数-未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
而根据我国大学生毕业时的状况,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如表1 所示。根据理论界对失业者的界定,“凡是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并且在此之前的4周内曾做过寻找工作的专门努力,却未能找到工作的人”。这一统计标准和国际基本接轨。因此,毕业生就业人数应该只包括第一、二类。
根据岳昌君2005年的调查,%,%。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5月,毕业生签约率为45%。显然,目前的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是政府把升学出国的毕业生都视为就业。因此,如果用新的就业率统计标准,不包括升学出国者,那么就业率就没有那么高。
结构性问题普遍存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仅体现在总数方面,还体现在结构方面,因为供给和需求往往存在着结构性不匹配问题。近年来,地区、行业、专业等就业供求结构性矛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