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文言文复习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837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文复习方法.ppt

上传人:q1188830 2018/2/14 文件大小:8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文复习方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考文言复习方略
铜梁一中陈朝丙
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言选段,不难发现这些规律:
,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选段的材料内容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至宋的这段时间内(1994年至2001年高考中,只有2001年例外),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试题设置题都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考生不可能非常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但借助语境,可以较为准确地推知文章梗概。反过来,学生在知道文章梗概后可以来猜测相关的疑难语句,提高自己的得分率。因而,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史传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所选文章的体例特点,在考试前集中复习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的对策有:
一、归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因为《二十四史》都是正史,记叙历朝历代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文的主人公也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将臣,文章中也有朝廷吏政的内容),记叙其生平时任职的交代、职位的变迁都要涉及到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从1994年到2001年的8段高考选文中,交代职官变动的句子在40句以上,因而这类词语出现的机率是非常高的。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所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任;
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①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高考); ②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高考);③主(掌管):“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勃:人名。《史记·吕太后本纪》)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选段文字一般包含有主人公行事的后果或影响(史书传记的体裁所定),而这种后果或影响很多时候在官职的升降之中可以得到直接的反映。
二、了解一些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在其位,谋其政,知道了某种官职的具体含义就能够推知选文中人物的适当言行。举例说明:
很多高考复习书中都有一篇“张嘉贞”的选文,其中有这么一段:
……翌日,(张嘉贞)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鞠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不宜为臣而绝言事之路……
在分析综合的小题中,设置了一个有关职官的干扰项:
“张嘉贞在监察御史任内被人诬告,但他宽宏大量,劝阻玄宗不要加罪诬告者。”
根据文章意思,诬告内容是边将谋反,而监察御史是京官,没有“重兵利器”,而在张嘉贞担任过的职务中(加点的词语),只有“节度使”才掌握兵权,因而这个干扰项是错误的,应该是张嘉贞在节度使任期内被人诬告。
可见,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下面进行一些归类: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2001年高考)
文言文阅读步骤
对这种传记选段的阅读,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二是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抵牾的地方。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