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窦娥冤-邵东一中.ppt

格式:ppt   大小:1,020KB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窦娥冤-邵东一中.ppt

上传人:dlmus1 2018/2/14 文件大小:10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窦娥冤-邵东一中.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单元
走进戏剧天地
楔子
1、戏剧是一种艺术;它是借助、、、、等艺术手段,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综合性舞台
美术
舞蹈
音乐
文学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戏剧是什么?
2、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 3、在语文学习中,戏剧的鉴赏主要是对_____的鉴赏。
更强烈
更典型
更集中
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剧本
了解中国戏剧
弘扬民族文化
邵东一中刘玲华
现代戏剧及西剧
篇名
类型
作者
基本形式特点
雷雨
话剧
曹禺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茶馆
话剧
老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话剧
(诗剧)
莎士比亚
三块钱国币
独幕话剧
丁西林
中国古典戏曲
篇名
类型
语言
语言形式特点
窦娥冤
元杂剧
关汉卿
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长亭送别
元杂剧
王实甫
闺塾
明传奇
汤显祖
哀江南
明传奇
孔尚任
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中国戏曲的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1、宋元南戏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色皆为配角。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2、元代杂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区别而称。元杂剧虽盛于元,但在金末就已产生。元杂剧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话剧中的一幕)用一套曲。除四折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楔子。所谓楔子(楔xie55 填充器物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即填补的意思,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末旦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元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杂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