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比较优势理论.ppt

格式:ppt   大小:1,350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优势理论.ppt

上传人:w447750 2018/2/14 文件大小:1.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优势理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比较优势理论
130440237 胡永阳
130440210 王若男
1
1
绝对优势理论
2
比较优势理论
3
小岛清边际产业理论
Table of Contents
内容大纲
2
一、
(一)
1、(Adam Smith,1723-1790年)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成名巨著: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3
2、思想产生的背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残余势力仍然保留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对外贸方面坚持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为了打破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束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论证这一时代要求。
4
(二)绝对优势理论
1、主要内容:
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家在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中占有那么大的自然优势,以至全世界都认为,跟这种优势作斗争是枉然的”,那么,该国就应该集中分工生产该种产品,其他国家根据自身行业具有的优势分工生产其他商品,然后各国相互交换,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各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可以使得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最有生产效率的部门和行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绝对成本论”,又称“地域分工论”。
两国分工的原则是“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比自己制造有利”。
5
2、举例:
下面,我们看一个关于绝对优势的例子。我们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

表1 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英国
15
120
5
100
美国
10
120
10
100
6
表2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从表2可以看出,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仍是240,没有变化,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400,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这说明,国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小麦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英国
0
0
20
400
美国
20
240
0
0
7
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表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

表3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小麦消费量
布消费量
英国
120
200
美国
120
200
8
3、简评

①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宝贵贡献。斯密注重对生产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②绝对优势理论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③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9

①它只能说明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现实中,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中都不存在比别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它们生产的所有产品效率都低,成本都高。那么,这类经济落后的国家是否应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如果参加,它们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利益?依据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对这种问题只能做出否定的回答。这就成为了绝对成本理论的最主要的缺陷。
②斯密关于交换的倾向产生了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正是由于人类有了交换的倾向,才产生了社会分工。斯密在这里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逐渐有了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有了分工,才有了以专业化生产为纽带的商品交换和国际贸易。斯密受时代的局限,未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