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饥来吃饭倦来眠.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饥来吃饭倦来眠.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5/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饥来吃饭倦来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饥来吃饭倦来眠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有一首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唯此修行玄又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偏向身外觅神仙。”比他大两岁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有一首诗:“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两位古人处在同一时代,但人生境遇迥然不同:王阳明功成名就,唐伯虎则命运多舛。然而,他们从不同的人生角度,得到的是对人生的相同理解。
当代国学大师叶曼先生讲解《道德经》时也说过:“什么是道?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睡。”
有一段禅门公案是这样讲的:两位法师交谈,甲问乙:“和尚修道,还用功吗?”乙答:“当然用功啦。”甲问:“如何用功?”乙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甲问:“人人都是如此,岂不是与大师一样用功?”乙答:“不同。”甲问:“怎么不同呢?”乙答:“他们吃饭时百般挑拣;睡觉时千般计较。因此,他们与我的用功不同。”甲默然。
关于“饥来吃饭倦来眠”,许多人从许多角度做了许多引申和阐释。以我有限的阅读,做了一个不全面的梳理和归纳,主要有:
第一:“理出于易,道不在远”。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世间极高深的道理,往往产生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有意者远于理,而无心者近于真。比如写诗的秘诀,就该是“眼前景致口头语”,多运用随处可见的景致和通俗明白的话语,因为极美的诗往往出于无心的真情流露。
第二:“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远离凡尘俗世修行的道理,应在人世间磨炼,根本不必离群索居与世隔绝;要想完全明白智慧的功用,应在运用智慧的时刻去领悟,根本不必使心情犹如死灰一般寂然不动。
第三:“身放闲处,心在静中”。只要使自己的身心处在安宁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就都无法左右你;功名利禄与是是非非就都不能欺蒙你。
第四:“云中世界,静里乾坤”。所谓“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当你正在竹篱下欣赏林泉之胜,忽然传来鸡鸣狗叫之声,你会宛如置身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快乐世界里;当你静坐于书房,忽然听到蝉鸣鸦啼之声,你会体会到宁静中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天地。
第五:“不希荣达,不畏权势”。一个人如果不希图荣华富贵,谁也无法用名利作饵来引诱你;一个人如果无意与人竞争高下,就不必恐惧***职场中潜伏的种种危机。
第六:“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你给他金银他还怨恨得不到珠宝,你封他爵位他还怨恨没封王侯,这种人虽然身居富贵之位却仍等于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粗茶淡饭、穿布衣棉袍身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