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5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4/12/11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Summary:乳液压敏胶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无污染、聚合时间短、对各种材料都有良好的粘结性、涂膜无色透明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包装胶带、压敏标签、医用材料、一次性用品等。但乳液压敏胶的剥离强度稳定性较差,随着压敏胶的流动和被粘接物润湿后充分接触,后期剥离强度增加较大,该现象称为后增强。Keys:剥离强度;悬浮聚合;微球;后增强前言:为解决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随粘贴时间延长而增大的问题,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相比于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综合性能,即初粘力、持粘力、180°剥离强度及三者之间的平衡较差,导致目前国内外干电池标签用的压敏胶几乎都是溶剂型压敏胶。(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脲基酯(UMA),工业级,上海永正化工有限公司;SR-10,工业级,南京馨海商贸有限公司;TX-4SA,工业级,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过硫酸铵(APS),工业级,爱建德固赛(上海)有限公司;氨水,工业级,济南金日和化工有限公司;叔丁基过氧化氢、吊白块,化学纯,市售;水溶性聚酯,自制。;温度计;鼓风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NDJ-Y-Y-2型持粘力测试仪;KJ-1065系列剥离强度试验机。,通过机械搅拌进行预乳化得到乳白色预乳化液。在装有冷凝管、温度计、恒压漏斗的玻璃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80℃,加入少量单体预乳化液及剩余一半的引发剂,保温聚合30min后,通过恒压漏斗滴加剩余的单体预乳化液,3h滴加完毕,继续保温1h,然后降温至70℃,加入叔丁基过氧化氢/吊白块,反应30min后降至室温出料。~50μm厚PETG薄膜上涂覆18~20μm厚的胶水,烘干后把它裁切成7号干电池标签大小。2性能测试(1)剥离强度:根据GB/T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2)初粘力:根据GB/T4852-2002《压敏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滚球法)》进行测试。(3)持粘力:根据GB/T4851-2014《胶粘带持粘性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4)微观形貌:应用奥林巴斯LEXT,OLS4100系列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压敏胶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随着粘接时间增加,压敏胶与基材充分接触,甚至嵌入基材的缝隙中,形成牢固粘接。同时,压敏胶的剥离强度随着粘接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揭离被粘物表面时会出现胶转移、破坏基材等现象。压敏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粒子结构对其剥离强度有较大影响。表1、表2分别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粒子结构对剥离强度的影响。表1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N·cm-1注:上述乳液以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通过调整二者配比改变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其余单体比例不变。由表1可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的乳液压敏胶,·cm-1,·cm-1,·cm-1;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的乳液压敏胶,·cm-1,·cm-1,·cm-1;玻璃化温度为-℃的乳液压敏胶,·cm-1,·cm-1,·cm-1。压敏胶的玻璃化温度增加,其弹性模量增大,导致压敏胶不易发生弹性形变,使压敏胶的流动性及其与被粘物表面的湿润性变差,难以形成紧密接触,因此,剥离强度稳定性提高,即时剥离强度下降。当玻璃化温度为-℃时,乳液压敏胶的即时剥离强度和剥离强度稳定性均较优。表2粒子结构对剥离强度的影响N·cm-1注:上述乳液总组成相同,通过调整核壳组分的组成,得到硬核(-℃)软壳(-℃)结构、软核(-℃)硬壳结构(-℃)及非核壳结构。由表2可知,核壳结构不会导致剥离强度大幅下降,硬核软壳结构的即时剥离强度还有所上升。同样,核壳结构会使剥离强度稳定性提高,·cm-1,·cm-1。在组成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粒子结构设计可改变压敏胶的性能,得到兼具高内聚和高粘接性能的压敏胶,使后期剥离强度增加减弱。硬核软壳结构的乳液压敏胶综合性能更加优异。通过增加玻璃化温度和改变粒子结构均可提高剥离强度稳定性,但效果一般。,使其具有类似乳化剂的结构,一端亲油,一端亲水;另外其分子链中也含有双键,但其与丙烯酸酯双键的竞聚率相差较大,这些都是影响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因素。。一次全加入到底液中、滴加开始前加入,会使体系中游离水溶性聚酯量高,其类似乳化剂的结构会大量包覆在乳胶粒表面导致聚合稳定性变差;而与丙烯酸酯单体混合滴加,体系中游离水溶胶聚酯量少,聚合反应比较稳定。,随着水溶性聚酯含量不断提高,凝胶率越来越大,聚合稳定性不断下降,可以说明水溶性聚酯会影响反应的稳定性,但控制加入量,对胶水稳定性影响不大,当水溶性聚酯含量不超过5%时,产生的凝胶物都比较少。,压敏胶初粘力不断下降,这是因为水溶性聚酯分子链为刚性结构,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较丙烯酸酯的高很多,引入水溶性聚酯会使丙烯酸酯分子链变硬,内聚强度增大,对基材的浸润性下降,从而使胶膜的初粘力变小。(1)通过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改变粒子结构均可提高乳液压敏胶的剥离强度稳定性,但效果一般。此外,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会导致剥离强度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由-℃增加至-℃,·cm-·cm-1,·cm-·cm-1。(2)掺混微球可有效解决压敏胶的后增强问题,提高剥离强度稳定性,但会损失其粘接强度。(3)微球含量增加,剥离强度下降,剥离强度稳定性提高。微球A、微球B含量增至20%,·cm-·cm-1,·cm-1有明显下降。(4)微球的交联程度对剥离强度有显著影响,随微球交联程度的降低,剥离强度和后增强下降趋势减慢;可通过控制微球的含量和交联程度调节乳液压敏胶的剥离强度及其稳定性。Reference:[1][C].2007上海国际热熔胶、压敏胶新产品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6.[2][J]中国包装工业,2000,(1):28~29.[3]—表面保护膜[J].塑料包装,2007,(4):8~14.[4]丁玉兴,[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28~29.[5]王平华,汪倩文,[J]粘接,2005.(4):3~6.[6]曹同玉,刘庆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361.[7][M].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34~135.[8]何敏,张秋禹,李延锋,(带)的可剥离性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胶粘剂,2008(1):44-49.[9]吴旭,王巍,张慧琴,[J].中国胶粘剂,2020,29(12):22-26.[10]曹萌萌,赵地顺,屈冠伟,[J].精细化工,2018,35(1):158-162,169.?-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