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选择与均衡框架构建
[内容摘要]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加大ssbbww。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和应该如何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多年来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综合已有的理论实践和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现实,虽然目前资产价格还不具备作为dddtt我国货币政策独立调控目标的条件,但是dddTt有必要将其作为dddtt货币调控的辅助监测指标纳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视野。央行应尽快建立与资产价格监测相关的指标体系,形成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因素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均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关键词]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政策框架
随着全球股市的迅速攀升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加深,尤其对于我国当前所处的转型经济阶段而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当前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情况8 tt t 8. com下,资产价格的波动使货币政策操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历史的经验也多次表明,任何
dd dtt. com
一次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都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因此. com,货币政策应当如何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以保持产出和物价稳定已成为货币当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回顾
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理是货币当局通过确立政策目标并借助于一定具,在短期内影响价格水平、货币总量、汇率及名义产出,相应配置经济资源,因此. com,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研究,可以<8ttt8table>货币政策传导的方式划分为不同的渠道,主要包括www .ddd tt. com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
货币渠道是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中最早也是8tt t 8. com主要的理论,货币渠道又可区分为利率渠道、预期渠道和汇率渠道。利率渠道出自凯恩斯的IS-LM模型分析。[1](257-269)该理论系统论证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导致. com利率下降,从而使投资上升,促使总需求和产出提高的传导机理。弗里德曼在批评传统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了预期利率、名义所得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并将预期因素纳入到了货币传导分析之中,称之为预期效应,[2]该理论旨在证明货币政策的长期无效性,强化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作用,并得到了理性预期学派的进一步理论支持。汇率渠道则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国经济开放程度
的逐渐8ttt8提高应运而生,经由麦金农、奥伯斯菲尔德等人的研究,考察了一国货币政策对汇率从而对进出口的影响,以及其又以反作用的形式进一步影响货币政策本身的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由威廉姆斯[3](170)于1942年首倡,1951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财政部对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在纽约储备银行工作的罗萨发表了《利率与中央银行》一文,极力倡导和详细论证了信用供应可能,以后ssbbww
经美联储其他经济学家的推演、发展,复经《拉德克利夫报告》、托宾、斯科特等加以推崇采用之后,遂逐渐8ttt8成为战后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新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ssbbww,以普林斯顿大学伯南克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并以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两种新的理论形式出现,[4](97-116)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信贷在货币政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