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110(35)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精品.doc

格式:doc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10(35)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精品.doc

上传人:1449388646 2012/6/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10(35)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精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10(35)kVXXX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供电公司设计院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1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主要依据是: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如城市电网发展规划及电厂接入系统、与委托方签定的设计委托合同、以及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范例:
山东电网“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展望
山东省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
潍坊、烟台、威海、青岛、莱芜、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部室文件:集团计规〔2007〕29号“关于编制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的通知”。
设计范围和设计原则
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范例:
本可研报告按照《***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的要求,在《山东电网“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展望》及有关地市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论证220kV潍坊向阳等38项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规模,确定其合理的投产年限,提出接入系统方案、远景规模和本期规模,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的系统二次方案,对新建变电站进行工程选站,新建线路提出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对站址及路径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并对每个输变电项目进行投资估算。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规划合理选择项目投产年份作为设计水平年。
范例:
本工程计划2008年开工,2009年建成投产。设计水平年取2009年。
注:单独上报需要该部分内容,如打捆上报,每个工程可以不要这一章节。
2 工程建设必要性
电力系统现状
简介截至上年末,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电网情况,主要包括该地区的网架结构、电源装机情况,各级电压变电站、线路情况,全社会及网供电量、负荷情况,上年底该区域110kV变电容载比、供电半径以及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附现状电网接线图
范例:
潍坊城市电网供电范围为潍城、奎文、坊子和高新四区。现由220kV贾庄站(2×180MVA)、泉河站(2×120MVA)、王家站(2×150+180MVA)、奎文站(2×180MVA)、五洲站(150+180MVA)向市区辐射供电。
截止2007年底,潍坊城区内现有统调电厂1座,即潍坊电厂,装机容量2000MW;地方及企业自备并网电厂15座,装机容量370MW。潍坊城区拥有220kV变电站5座,总变电总容量1770MVA,220kV线路22条;110kV变电站25座,变电容量1691MVA,110kV线路30条,;35kV变电站12座,变电总容量244MVA,35kV线路18条,。10kV线路433条,线路长度2554km;配变1448台,。
2007年潍坊城区全社会用电量69亿kWh;其中网供最大负荷750MW。
2007年潍坊城区电网地理接线示意图详见附图1。
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心城区110kV、35kV配电网不能满足负荷密度的不断增加。
2)配电网与主网发展不协调,局部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不能适应中心城市发展的要求。
3)部分中低压供电线路过长,线路损耗较大,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4)城区中低压电网虽然已全部实现手拉手联络供电,但是由于一些线路负载率较高,当一条线路带另一条线路的负荷时,可能引起线路过载,使有些线路丧失转供电能力。
负荷预测
根据电力系统规划,参照有关部门提供的项目投产年及之后3~5年的负荷预测资料,在分析负荷增长因素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负荷预测和负荷特性分析意见,列出本站供电范围(地区)电力、电量增长表。对本工程项目所在地区近期负荷预测应作详细的叙述。
范例:
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了开发区区域,,区内总人口23万人,容纳了80%的市直大型工业企业、70%的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5大金融机构、6家三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7大专业货场以及所有的涉外管理服务机构,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已经完成了10纵11横21条道路建设,形成了新区的路网框架,电力、热力、通信、宽带网、供水、排水、排污、路灯、绿化、美化等配套工程及各项管线铺设已经完成,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正在成为功能完善、产业集中、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按照菏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基地、六大产业”发展战略,开发区充分利用菏泽市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水电价格优势、存量土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