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doc

上传人:rdwiirh 2018/2/17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案例名称
秧歌舞
科目
音乐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苏敏娟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它原为模仿稻作劳动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成为农闲或年节时间的化妆表演。是一种民族性的集体舞蹈,至今已有逾千年民展历史,有着自己成熟而稳定的风格,流行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
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以其红红火火的场面和情趣盎然的姿态,历来深得人们的喜爱。
民间秧歌队是一步步民展起来的,十数人至上百人不等,按一定的程式表演,秧歌队通常扮作生活中或历史神话的人物或方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出各种队形或图案,基本动作较单纯,仿佛是民间劳作的基本动作的移植,比如挥臂跳跃,扭腰甩肩,四拍一小节,前三拍向后,后一拍退回,为增加场面的生动和演出效果,秧歌队一般要配备如伞、帕、扇、棒之类的简单道具。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花样翻新,观众陶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复习歌曲《秧歌舞》。
2、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体验汉族的秧歌舞,从而培养热爱祖的民族歌舞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但是每班仍有15%到25%的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时不积极,不自信,所以,我们要利用音乐活动课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并能与同学友好地合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我将其特点初步归纳为十二个字,即“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深入浅出”、“体验成功”。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活动等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四年级学生,舞蹈教室、响板和串铃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秧歌舞》,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舞蹈室,并按三大组位置座好。座位形状为半圆形。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并按三大组位置座好。座位形状为半圆形。
让学生在《秧歌舞》的歌声中进入教室,即复习了歌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采用半圆形座位模式,给学生一种全新,自由的感觉,也方便各小组的汇报。
 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各小组汇报。
 
 
 
 
(一)、唱歌小组汇报:
 
 
 
 
 
 
 
 
 
 
 
 
 
 
 
 
 
 
 
 
 
 
 
 
 
 
 
 
 
 
 
 
师:上节课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本节课,同学们将要在老师的组织下,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希望其他同学能认真听同学的汇报,尊重同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