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关于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2/17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服装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着重分析了服装专业的招生现状和服装行业的就业形势,提出了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包括改革知识结构体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开展模块式教学和运用订单式教育模式等。
关键词:服装专业;服装行业;教学改革

桂林市高级技工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起来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成立十多年以来,服装专业始终紧密围绕着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任务,从办学指导思想到办学模式,从教学计划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实施,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教师的培养到学生管理诸方面都做出不断的调整。但是近几年来服装专业的招生人数仍然大幅下降,且一再呈缩减之势。由1996年到2000年服装专业学生每年的100人左右,缩减为现在的每年30余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另辟新径。笔者根据本人从事技校服装教学多年的经验,对本校服装专业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服装专业招生现状

从沿海城市及全国各大城市研究生待遇不及高级技术工人的事实,不难看出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鉴于此,技校教育才能在大专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同时重现门庭若市、如火如荼的局面。可就服装业而言,在西部地区即便是简单的纯加工也较难接单,即便是接到了外单,但原材料、辅料、包装用料不能本地取料,在成本控制上不得不让商家头疼,落在一线操作工手上的利润就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由于服装行业的季节性十分明显,导致服装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长,每天的工作时间常常在13、14个小时以上,例如2006年9月,杭州某服装厂就因为让员工超时加班而被罚11万多元。另外服装生产车间里由于各种缝纫设备的高速运转造成较大的噪音,各类服装材料上的粉尘也较多,相对而言行业的就业环境较差。对于服装专业这样一个以女生居多的专业来说这些因素自然使得考生们对服装专业望而止步,使其逐渐成了学生报考的冷门专业。因此,我校的服装专业招生一度困难,还差点因招生人数不足而面临停办的命运,就在技校教育转机的这两年间招生人数也未见有较大的增长。

服装行业的就业形势

几年前,大批的打工人员涌入发达地区寻找机会,我们也尝试着把技校毕业生往外输送,鼓励他们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谋求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但事实上,这中间存在一系列难以驾驭的问题。
技术落差大,毕业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毕业生多数被推荐到广东、福建等服装行业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地理上的距离造成信息反馈上的迟钝,教师不能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而教师一旦不能及时掌握教学与实践间的偏差,..就会直接影响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对于直接服务于人体的服装行业来说,再精细的推算方法都只能由穿着成衣后的效果而定,再严密的理论也只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
毕业生落户困难,难以安心作为外来打工人员,技校毕业生的收入不足以解决他们的个人生活问题,何况技校学生年龄都较小,有着蓬勃的朝气、旺盛的精力,而在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涯中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因此在缺乏精神力量的支持时无以寄托、难以定心。在就业一至两年中打道回府或转行的情况已不鲜见,而此时的他们正是企业培养后形成的主力军,他们的放弃使得企业需要不断重新培训新手,造成了无法用经济衡量的损失。因此技校毕业生就业的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