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生态现代化推进.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生态现代化推进.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2/17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生态现代化推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生态现代化推进
工业文明已降,人类进入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当前,我国农村亦处于这一大转变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普遍增收、农村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益短缺、生态失衡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和环境束缚,当人与自然的双重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传统现代化的生态转型迫在眉睫。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大体可以分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三类。这三类问题往往互相影响、相互交织,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愈加凝固为一个整体性问题,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相互交织,严重束缚了农村的发展。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工矿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城市污染严重,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导致农村的资源日益短缺、生态失衡加剧。以水为例,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农村水资源日趋匮乏。更为严峻的是,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多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在耕地方面,由于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各种建设用地征占,我国耕地资源濒临生态红线,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 1000 万hm2,并且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在空气方面,当前,农村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地区蓝天日渐稀少,雾霾频繁出现:这既是大自然自净能力衰减的体现,亦是生态失衡的典型症状。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相互交织,对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在农村地区,呼吸系统疾病是当地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而大气污染是其主要诱因之一。
2002-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增长较快,其首要原因是肺癌死亡率的上升。在中国云南省宣威地区,肺癌发病率居世界前列。研究证明,富含二氧化硅的C1烟煤与当地肺癌死亡率空间分布上高度吻合。近年来,尽管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但是恶性肿瘤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重逐年增加,目前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不仅如此,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亦随之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民的发展,还不利于全体人民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源于传统现代化的弊端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从表面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资源无序开采,污染严重蔓延以及各种人为破坏等。实质上,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在于传统现代化的弊端。传统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推动力,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传统现代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在工业主义思维的渗透下,传统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核心和基础,追求经济长期高速持续增长,而对环境保护重视不足。
1、片面追求农村工业增长造成生态环境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繁荣,也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是,由于这种发展落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窠臼,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早期的一些乡镇企业三废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土和空气中,造成了巨大的生态损失。时至目前,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