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面积撒网、重点捕捞”这是大学生们对自己“海投”心理的归纳。这样的求职方式让学生把大多数时间虚耗在了一些不适合的企业和岗位上,同时又顾此失彼,反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准备那些适合自己的关键岗位。
“海投”造成“海选”,“海选”恶化了人才的评判标准和环境,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就出现了学生抱怨企业并没有看到自己真实的能力;而企业却无奈找不到适合的人才的颇具反讽的矛盾局面。
我们都需要改变校园招聘工作的思路,从当前强调筛选转换到重视匹配,把"海投"变为"精投"”
要做到匹配,企业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定位,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学校的什么样的毕业生;同时要注意招聘岗位所需的能力层次和报酬吸引力。而学生也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能进入什么企业、担当怎样的职位。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和学生就能做到精准匹配,不再是“大海捞针”,而是“一击即中”式地招聘和应聘。
面试是要好好练的,一般能够形成交流,就能被录取,不要总是一问一答,向审问一样,谁心里也不痛快
对于考试,你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以坚定的信念,好好备考是关键。
只要你能考到135以上,管它是报一千人还是一万人,基本上你也能进面试。
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科目有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和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已经很少考了,像国考就只考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这两门。
 
行政能力测试
行政能力测试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分析、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五部分,共有140题选择题,需要在两小时答完。行测的题差不难静下心来每个人都可以答出来,很多人看一下行测书都会觉得这么小儿科的题目,肯定很容易答。但是很多人行测的成绩都不怎么理想,这主要就是把握好答题的时间和答题技巧。两小时140题,平均下来每题只有40多秒,所以基本没有时间给人反覆地去研究一道题。而快速答题和答题技巧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来改进。首先要去选择一本行测的教材,像中公和华图出的都是不错的选择。当时我选择了中公的教材,每天抽出三到四小时去学习相关的内容。买了一本模拟题套,在考前严格按照国考的时间进行了相应的模拟,习惯考试的内容和节奏,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复时同时做好对各类常识,时事热点的积累。在考试时遇到不会的如果超过一分钟还没有头绪就马上跳过做下一道题,因为总的来说简单的题还是占大多数的。
 
申论
申论,顾名思义就是申名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申论考试比较像给材料作文,它给出的几个相互之间有关键材料,其篇幅比较大,一般有几千字。材料是申论表面看是对写作能力的考核,其实是比较综合的一门课。申论并不是突击了就能得高分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除了看申论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平时也要注意对一些时事热点的关心。每天收看新闻连播等时事类节目,书刊报纸方面多看南方周末,半月谈一类的。参考参考他们文章的风格,写法。在考前按照考试的要求写上几篇练练手,熟悉熟悉这样的结构。
 
笔试过后按照面试的比例和排名通知面试,这个比例地报考时会有相应的说明,最常见的是1:3入围,我的就是这样。最终我的国考笔试分数是行政职业能力分数:  ,申论分数:  ,总 分: ,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