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学问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详细形象,易于促进爱好,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学问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学问,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开心氛围中获得学问。 2、让学生在视察思索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视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索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起先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其次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视察、思索,应用已有学问(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简单理解其次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学问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干脆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干脆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起先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学问的对比,导致许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学问产生混淆。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须要心中有教材,更须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相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爱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看法,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相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许多的珍贵看法。在相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特别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老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肯定高效。 三、老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老师在课堂中不再是肯定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老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老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阅历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老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须要老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 二年级学生已驾驭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学问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其次层次自己利用课件出示漂亮云南情景图依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安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第三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沟通估算方法。第四层次笔算517-348=,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许多新学问,一部分孩子已驾驭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老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沟通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终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晰,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五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后发觉学生对于连续的退位减法还有一些问题,需在今后多加练习,同时接着培育学生的互帮互查的学习习惯。 3、在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方面还有待今后不断提高。 改进建议:师生共同沟通、分析计算过程:个位上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个位就变成了17,17减去8等于9;十位退了1还剩下0,0减4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十,10减去4等于6;百位退了1还剩下4,4减去3等于1。应当再多让学生多说、实行全班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刚好巩固。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 1、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阅历动身,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用集合圈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能让学生驾驭运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最终的巩固、拓展题的呈现,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化。 2、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意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充分发挥集合图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既沟通了已有的学问阅历间的联系,又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3、本节课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找寻了一条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从学生宠爱的生活情境动身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为学习新学问服务。老师只有课前知学,然后才能知教。然而怎样去知学?又怎样去知教?是须要课前花足时间去思索的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相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建实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打算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很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觉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慧。”“你真了不得!”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念。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亲密,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知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或许会创建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日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敬重,点燃的是才智与创建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恋恋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知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溢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实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烈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信任,这群孩子会把我恒久牢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同等、民主探讨,什么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建性和学习爱好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敬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得学问,设法培育孩子的创新意识和爱好。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胜利,把美妙将来交给了学生。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 今日上的“时间的计算”是建立在学生已经驾驭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1:2时=()分,简洁的单位换算;例2:7:30到7:45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对于例1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除了教学教材中的例题,还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单位换算,如:120分=()时、150秒=()分()秒。这两道题的出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最终一题,充分给学生探讨的时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索、探讨、沟通,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更好的驾驭了时间之间的单位换算,而且也培育了实力。 本节课,我还注意将新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对于例2的`教学,我将题目变成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很快学生便发觉了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的方法。还有学生利用我手中的钟表,发觉了用“数大格”的方法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对于例2的教学,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借此机会将怎样计算“从家动身”的时间、怎样计算咱们这节数学课“下课”的时间。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学生们很快就发觉了求“起先时刻”、“结束时刻”的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学问,本节课我还增设了一道推断题——体育课上跑400米,小明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谁跑得快?快多少秒?这一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多数学生也正确解答出了此题。 总之,本节课我觉得上的比较胜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高,老师结合教材将内容进行了拓宽,教学效果也较好,师生协作和谐,是一节胜利的数学课。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7 在学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而这节课是探讨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例题之前,出示了一个打算题:“猴王把一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目的是复习已有的学问,为学习新学问做铺垫。教学实践证明,这的确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当出示例题时,学生就能精确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这节课另一个设计比较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棒一题。在学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拿,并且上台来展示分的过程(其实这里有两种思索的`方法:一种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好之后,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种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后干脆拿出6根小棒。明显,后一种方法更快。)。通过分法的沟通,在进行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能快速而精确的拿出来。最终,我把每个分数和对应的根数列成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发觉其中的规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上完课后,听课老师进行了评课,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相识。 1、板书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今日,我板书的核心内容是三句完整的话。我的初衷是通过这些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并能完整的说出几分之一的含义。而事实上,这样做并不好。学生在说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就有依靠思想,会看着黑板上的文字读,没有真正去思索。而假如采纳“图文并茂”的形式的话,只要写出重点的几个字就可以了。“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只写重点”,能迫使学生去思索,将黑板上的重要信息连成一句完整的话,有利于学生学习实力的提高。 2、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表扬”、“订正”、“示范”。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赐予明确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调动其他学生听课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养成留意倾听其他学生发言的习惯。例如:①表扬:学生说得很到位,可以说:“他说得真好!谁能象他这样说一说。”②订正:学生说得不正确或不完整时,可以说:“他说得对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③示范:假如请了几个学生说得都不是很到位,老师要先示范说一遍,然后说:“谁能向老师这样说一说。” 3、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