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效能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盱眙实验中学徐深远
夏至到,木槿荣,四时兴,长相伴。已是夏至,又是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突然想起这个学期变化很大,常常穿梭于手机安卓读书市场,直接在那里免费淘书,这让我很是欣喜,里面书的种类很多,关键是免费的,所以整天有闲时,便沉在手机中,好像没有手机,便不能生活,就好像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但偶尔也会担心,自己成为“臭老九”。
本学期读了几本书,有《人性的弱点》、《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北大的红与黑》、《高效能的七个习惯》、还有《乔布斯传》、也有白岩松的《痛且快乐着》。可能好多人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多专研些专业书籍,其实也不否定其中有许多精美的原则,但是通过阅读许多书,更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更能比较各种思维的差异,更能吸取多样的精华。可贵的是,读完后,给自己一个独立而又自由的空间,在没人干扰的条件下,自己会主动地区思考书中的点滴,会去比较,会去发挥想象,然后属于自己独特的观点会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这便是收获!
例如,在看完了《乔布斯传》和《高效能的七个习惯》后,自己就会常常在想:“我们的教学该怎样进行,也发现各个学校、地区的教育差异,或教学模式有哪些不足”。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源于社会生活,所以我们要读多种书!看了《人性的弱点》两遍,自己从中学会了如何处理应急事件,也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北大的红与黑》让我领略了什么才是读书人,什么才是高手,什么才是浪漫,也让我过了一把名牌大学瘾;又如在《高效能的七个习惯》中想到了教育的两极分化,也对当前的教育有很多忧虑;它从七个方面分析了我们的行为,以前不喜欢看这些理论书,但是看完它后,让我重拾信心!其实写读后感很不好写,因为想要说的太多,只能结合教学方面粗浅地写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
首先关于产出/产能原则,引用一下书中的例子,鹅生金蛋,但农夫把鹅杀了,结果里面一个金蛋也没有。这里面金蛋是产出,而鹅每天产一个是产能,但农夫想在短时间获得更多的金蛋,于是把鹅杀了,可是里面什么都没有,以后每天产一个金蛋都没有了,这就是违背了产出/产能原则,叫欲速而不达。往往我们的教育就会违背这样的原则,其实“教育是一件长期的大事,而我们的教育太急功近利了,教育不是可以从短期学生成绩就可以看出的。”教育局给学校压力,学校给老师压力,老师最后只好把压力给学生,所以最可怜的是我们的孩子。只是这么小,就这么辛苦,试着想一想,成绩好的最后有几个成才了呢,教育中就有‘前十名效应’。当然适当的压力和竞争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很极端了,学生稍有不对,老师就拿“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某某”来训导。这样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太大了,甚至很多班级都挂起条幅-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很是悲催,似乎学习不怎么了,人生的一切都完了。
我认为优秀的老师并不是依靠教师权威去压倒学生,一副‘之乎者也,很是堂皇冠冕’,甚至打骂学生;也不是那些成绩非常好的老师,咋一看,这个班级始终都在前面,大家就以为就是好班,甚至一些老师也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这样的班级;我真的有点悲痛,教育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很畸形?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做到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平衡。应该是那些成绩在中等偏上的班级,而绝对不是那些成绩总是靠前的班级;应该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切不能为了老师的荣誉而一味地给学生压力,那就是违背产能/产出原则了。我们的孩子已经够辛苦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