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其诗被称为“诗史”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断尽头
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
山南山北晚上早晨不同
(望着)层云迭起,不禁心胸激荡
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睁裂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首联用问答的形式,写远望所
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
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这两句总括泰山宏伟壮阔的景象。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割”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颈联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
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尾联由望岳而产生蹬岳的意愿,
成为千古名句,富有人生哲理。
对仗
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点的誓言,同时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远望
近望
细望
极望
诗中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宏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象,也透露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望
岳
整体形象
内心感受
青未了—绵绵不尽
钟神秀—神奇秀美
割昏晓—遮天蔽日
生层云—气象万千
入归鸟—幽静深远
凌绝顶—抱负远大
远
近
气胸
象怀
雄博
伟大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京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草木丛生(闹市已成荒苑)
感伤国家时局,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
战火焚烧,连续数月不断,家书可抵万金,欲得难上加难。
早已满头白发,而今越骚越稀少,稀疏白发难换,简直无法插簪。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所见昔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
坏到了一片残破不堪的地步,实在
令诗人痛彻心扉。首联在内容上交
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颔联触景生情,抒发对时局、
离别的感伤,字字痛彻心扉,
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
容家书的珍贵,颈联写诗人因与家人难
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
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写实,并非夸张。诗人这一年45岁
,但已满头白发,且稀疏“不胜簪”。其苍
老之态不言而喻。尾联通过描写自己的形
象,具体形象的写出伤时、念家的程度之
深
是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由家书珍贵而表达出强烈思家之情
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