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班主任工作论文
——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
教师:徐飞
哈密市第十二小学
2011年1月
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
作为一个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责任重大,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运用各种方式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运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全面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应该只在学习方面,还应该在心理与生活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与生活方面有困惑或困难时,老师首先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的不正常现象,接着便可请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及时疏通,帮助,调整好学生的心态,解决他们的困难。这样,教师也会得到学生更多的理解与热爱。全面关心学生首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当然应该严格要求,树立威信,带领学生向知识的高峰攀登,但在课下一定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交朋友。这样,学生会对您无话不说,教师也才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同时,教师以朋友身份提一些适当的忠告,帮助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方面取得进步。这样,学生不但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也会更加尊重教师。
二、“严”与“爱”有机结合
严是爱的具体表现,爱是严的最终目的。在班主任工作中一味严,学生会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一味溺爱,学生不但不会被感化,反而使整个班级状况一团糟。只有把严与爱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既有较强的约束力,又让他们感受到
教师的关爱,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管理好班级。
三、开展多种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学生在学校虽然必须以学习为主,但也不应该是“读书、读书、再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会让学生对学校、班集体产生反感。班主任可以通过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既受到教育,又感受到集体的欢乐,从而增强学校、班集体的凝聚力。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结合实际情况,举行一些活动,如∶背诵古诗,三分钟小故事,班级手工展,作业评比等。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而且让学生产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依恋,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攻心为上,请家长为下
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主要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心理状况,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心与心的碰撞,而不是轻易请家长。每个学生在他思想深处都有一个感情切入点,教育学生时,只要把握好时机,找准他们的感情切入点,就比较容易打动学生,使他们深受触动。这时教师再巧妙引导。联系到当时对学生的教育上来,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可以使学生受到充分而深入的教育。请家长只是关键时候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不能当成“灵丹妙药”,相反,经常使用,反而显得教师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