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真题1999.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真题1999.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5/5/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真题1999.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9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
第一题(12分)(由常见元素组成)的近白色固体溶于过量盐酸, (标准状态), ; %,既不溶于酸又不溶于稀碱溶液。通过计算分别写出2种化学物质的化学式。
[解题思路]解这个试题的关键是找到突破点。就像侦察破案一样,先要找到相对独立的线索。故此题首先是在考察参赛者对信息相互关系的判断力。此题给出的5个数据中,相对独立的是气体的相对密度,它是突破点。由此可得出气体是什么,然后“跟踪追击”,可得出其中一种化合物是碳酸盐,其物质的量,然后应进行“扫描”,寻找“嫌疑犯”,所有由常见元素构成的常见碳酸盐均是答案,。
若参赛人对此题的信息关系制作一个信息相关图,解题就容易多了,如:
A+B A 气体

分子量=
B = CO2
此题的妙趣是可以作的假设是多样的,可以是相同的+1价阳离子的碳酸盐,也可以是不同的+1价阳离子的碳酸盐、可以是+2价阳离子的碳酸盐,又可以是它们的酸式盐,试题仅要求假设涉及的元素是常见的。现场考察发现作图者寡,作多种假设者也不多。
[答案]要点1: ´·mol-1= ·mol-1,这种气体是CO2 (2分)
CO2物质的量: / ·mol -1= ; (2分)
(或CO2的质量: ´ ·mol-1 = )
要点2: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一种物质为碳酸盐:MCO3。(M=Mg)
设M为常见元素 Mg, ´·mol-1 = g ;
(若设M=Ca, ´100g·mol-1 = g>;
不合题意。若为Na2CO3(106g·mol-1)也不合题意) 故M=Mg (6分)
注:若没有对CaCO3的讨论,只给3分。
要点3: 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稀碱的另一种物质是SiO2 (不可能是M2O,
MO,M2O3):[/(+) ]´100%=%(符合题意) (2分)
化合物的化学式: MgCO3 ,SiO2
[评论] 命题人认为这是一道相当于高考题水平的试题,但现场考察却显示,参赛学生有扑朔迷离之感,不能很快发现解题的线索,觉得像个“无头案”,许多参赛者宁愿先放弃此题而去做后面的题,这很出乎命题人的预计。此题答案假定碳酸盐是MgCO3,理应指出NaHCO3、Ca(HCO3)2、NH4HCO3等等都是正确答案。此题答案前有个说明:凡得出正确组成和计算的都应给满分。尽管碳酸氢钙(镁、钡)固体是不存在的,但学生并不知道,答了也应给分。这样才可以体现化学竞赛的判分原则:坚持从应试者知识水平出发,即使事实上不正确,但学生缺乏作出正误判断的知识基础,认为是正确的,也可得分。一题多解是应当提倡的。科学假设必须注意到客观世界多样性,不应“一根筋”。笔者建议,今后凡试题有多个答案,应试者给出多个答案才能给满分。此题知识水平很低而智力要求很高,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