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防火分区设计论文:建筑防火分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析
摘要:建筑防火分区设计是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应针对建筑中庭防火、大空间建筑设置防火及建筑性能化防火的特点分区设计,以确保建筑达到相应的防火标准。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设计;防火分区;性能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对建筑防火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防火分区设计是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筑中合理地划分防火分区,在火灾情况下能阻止火灾蔓延,将火灾控制在局部空间内,从而为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提供有利条件,有效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在一些建筑中,由于防火分区划分不合理,防火分隔物设置不当,致使发生火灾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问题是预防火灾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采用耐火楼板、防火分隔墙等防火分隔构件分隔而成,能在火灾发生时的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有限空间。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灾发生范围的基本空间单位。防火分区按照防止火灾向防火分区以外扩大蔓延的功能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竖向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层与层之间竖向发生火灾蔓延,其二是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竖向防火分区要依靠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的防火分隔,水平防火分区可通过使用防火墙、防火门或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
关于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各国规范均做了具体规定,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对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有明确规定,而现实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面积。建设单位及设计者借性能化评估之名,使得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定面积数倍之多,而实际评估并无可靠的基础数据可供参考,形成既不符合规范规定,又无性能化评估可供支撑的问题。
一些特殊场所防火分区划分和满足使用要求存在矛盾冲突,造成防火分隔构件选用不合理。如选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防火卷帘应选用符合防火墙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的,而实际采用普通防火卷帘,又无冷却水幕保护,或虽有冷却水幕保护,但供水时间不能保障持续3h。一些建筑内装设防火卷帘控制装置不全,防火卷帘要求要自动、电动、机械操作三种控制方式,而实际中仅有两种或仅有手动一种控制方式。一些场所选用防火门开启方式不合理,如一些人流量较大场所应选用常开式防火门,但却选用常闭式防火门,实际使用中却处于常开状态,或者在较短时间内经多次的启闭后,闭门器损坏即不能正常使用,闭门器需要频繁更换。
2001年规范重新修订后,明确公共娱乐场所与其他部位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oh的不燃烧体墙,而一些场所采用纸面石膏板夹岩棉做隔墙。规范规定,纸面石膏板必须是双层双面的,中间岩棉夹层厚度不得小7. 5 cm,耐火时间才能达到2 oh以上。但实际工程中,填充岩棉的厚度往往不到7. 5 cm,有的甚至采用单层纸面石膏板,耐火极限达不到规范要求。再如,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特殊分隔部位楼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