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十二五”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考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十二五”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 -
“十二五”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考
一、背景与意义
(1)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增长,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2143万吨,%,实现了“十一连增”。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家提出了“十二五”规划,将粮食生产作为国家战略,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在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持续增加,有力地支持了粮食生产。例如,2011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粮食风险基金超过1000亿元,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生产稳定。其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了粮食单产和品质。据统计,,%。最后,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3)在此背景下,“十二五”期间粮食生产的意义尤为重大。首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十二五”规划的首要任务。粮食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通过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可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其次,粮食生产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粮食生产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 -
二、‘十二五’期间粮食生产的主要成就
(1)“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2143万吨,%,实现了“十一连增”。这一成就得益于的不断提升。例如,在小麦主产区,通过推广高产抗病品种和节水灌溉技术,小麦单产显著提高。
(2)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中,优质水稻、、,比2010年增长10%以上。同时,杂粮、豆类等特色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为市场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粮食产品。
- 4 -
(3)农业科技创新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研发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粮食新品种,如“华农优1号”、“中麦175”等。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和数量逐年增加,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据统计,2015年全达到61%,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三、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
(1)面对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耕地资源紧张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瓶颈。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使得粮食生产空间受到挤压。据统计,2016年全国耕地面积比2010年减少约1000万亩,,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涝、高温热浪等,对粮食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发生严重干旱,导致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减产。同时,气候变化还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风险。此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退化、水质恶化,对粮食生产造成潜在威胁。
(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虽然我国在粮食生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首先,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据统计,%,远低于发达。其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不足50%。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仍以传统人力劳动为主,劳动生产率低下。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4 -
四、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思考
(1)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同时,提高耕地质量,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升耕地产出效益。其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
(2)粮食生产发展战略需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发展粮食生产的过程中,要注重农业生态系统平衡,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用水安全。
(3)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应强化国际合作,拓宽粮食来源渠道。在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市场,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种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贸易合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此外,积极参与国际粮食援助,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 5 -
五、具体措施与政策建议
(1)针对耕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建议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首先,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明确耕地保护责任,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例如,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占用耕地的项目进行严格的耕地补充。据衡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其次,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5年全省粮食单产提高10%以上。
(2)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应加大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首先,设立专门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动。据统计,2016年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投入超过100亿元,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鼓励农业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攻关和推广工作。例如,针对小麦病虫害问题,科研人员研发出抗病品种“中麦175”,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小麦产量。此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 6 -
(3)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议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例如,在玉米机械化收获方面,国家实施玉米机收补贴政策,2016年补贴资金达到10亿元,有效推动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普及。同时,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开展农机操作培训,2015年全省农机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了15个百分点。此外,优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