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林清寺中学简史.doc

格式:doc   大小:11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林清寺中学简史.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2/23 文件大小:1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林清寺中学简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林清寺中学简史
引言
林清寺中学是河北省涞水县一所国办中学。她位于涞水县西北部深山区京原线铁路和241省道道交汇处,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北太行山上。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她一路走来,都留下了一笔笔的浓墨重彩、一篇篇的锦绣华章。
林清寺中学的前身是建于1925年的三民主义新学堂,1929年改为林清寺高小,1956年改建为林清寺中学(初级),1959年又扩建为完全中学。1966年下半年起易名为红卫中学,1977年随行政区划改名为白涧中学。1995年,恢复了原校名林清寺中学。
从三民主义新学堂到林清寺高小
1925年7月,经南开大学毕业生赵桐(赵桐,字凤吴,今涞水县赵各庄镇河东村人)积极筹备,由涞水县山后板城村孟宪章(孟财臣,字宪章)具体负责,在林清寺(当时早已人去寺空,寺院荒废了)旧址上建起了三民主义新学堂,名为林清寺新学堂,并招生了第一届学生。
1929年,涞水县教育组由山后板城村孟宪武(孟振侯,字宪武)带着视察了林清寺新学堂。当时有学生一个班,所用教材是《国民教科书》。视察后,林清寺新学堂改名为林清寺高小(涞水县城有第一高小,林清寺为第二高小),隶属于当时的涞水县政府。
林清寺新学堂建立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在当地乡村中更为广泛地传播开来了。
林清寺高小的新生
1938年,共产党八路军来到了林清寺高小一带,晋察冀边区在涞水县建立了党的组织和人民政权。中共来涞水县委委派黄云(女)、魏林两位同志到林清寺高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先后发展了孟宪鲁、刘书甲(均为山后板城村人,时于林清寺高小上学)等一批中共党员,建立了中共涞水县林清寺高小党支部。林清寺高小党支部直接受中共涞水县委员会政委的领导,隶属于中共涞水县委。
林清寺高小党组织的建立,使林清寺高小走向了新生。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林清寺高小坚持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服务的办学方向。其后的十多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烟里,在解放战争的号角中,她为我们党、为晋察冀边区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有文化的党政干部和革命志士人才,充实了革命队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由于林清寺房少屋缺的条件限制,林清寺高小于1949年搬迁到龙门(今涞水县龙门乡龙门村),1950年又搬迁到板城(今涞水县赵各庄镇板城村),当时被人们称之为龙门高小、板城高小。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林清寺中学
一、从林清寺高小到林清寺中学
全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涞水县教育科对林清寺旧址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改扩建,林清寺高小也于1954年7月由板城村迁回到林清寺。其后,县政府对林清寺高小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扩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从而为林清寺高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师资队伍不断充实、教学力量不断增强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基础上,1956年7月,林清寺高小正式改建升级为林清寺中学(初级),并于当年招生初中学生一个班54人,于9月1日正式开学。
二、从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
林清寺中学(初级)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在原有基础上的充实提高,1959年7月,又办起了高中,并于当年招生一个班50人。从此,林清寺中学由县直属初级中学升格为县直属完全中学。
三、骄人的成绩突出的贡献
林清寺中学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认真地按照国家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落实中学教学计划,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62年高考,升学率超过了50
﹪,高考排队获保定地区第二名。在1962——1964年的高考中,每年都有一批学子如刘祥稳、许树才、张廷芝、张廷金等考入高等院校。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林清寺中学获得了更为良好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声望进一步得到提高,从而成为了涞水县山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
林清寺中学高中部招生了三届学生后,由于情况的变化,暂时停止生招。
林清寺中学自1956年建中学时起,仅到1965年的10年间,就招生初中生19个班,计950人,毕业13个班,计646人,﹪;高中自1959年起至1961年招生了三届3个班,计150人,到1964年止共毕业3个班,计150人,毕业率达100﹪。10年间,林清寺中学及时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初、高中毕业生,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制二年制的11年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1966年既没有毕业生毕业,也没有新生入学(尽管已经进行了初考试)。1966年应毕业的毕业班学生“留校闹革命”至秋后离校,非毕业班学生“在校闹革命”至1969年底离校(其中大部分先后自行离校),时

最近更新

湖心亭看雪复习 17页

企业高校密度对僵尸企业的影响与机制分析--来.. 3页

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研究 3页

企业员工保险福利的开展现状分析及建议——以.. 3页

仪表单片簧弹性支承的分析与计算 3页

从浮点运算部件FPU到多媒体处理技术MMX 3页

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非线性特征.. 5页

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状况的影响—.. 3页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研究 3页

主体性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 3页

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探讨 3页

中小企业标准化管理探究 3页

2025年第十二章例题SPSS实现 7页

中印环保合作基础及政策建议分析 3页

东盟国家劳动力现状分析 3页

测量方位角计算公式 20页

一种采煤机电控箱配电板安装结构的分析及应用.. 3页

2024年某公司安全生产全员培训教育工作方案 4页

2024年度财务会计工作计划模板(5篇) 12页

2024年度动火工作票负责人、消防监护人考试试.. 13页

一个高效的基于证书的短签名方案 4页

2025年示范性食堂申报材料 3页

2025年碳氧比测井解释培训教材 16页

2024年小编岗位职责(4篇) 5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成员的合作.. 3页

α--酮戊二酸对不同能量状态下骨骼肌细胞的代.. 3页

VoLTE无线参数设置研究 3页

2024年安全生产方针 2页

Switch体感健身游戏中的身体与情感研究 3页

2025年摩托车科目一题库-共400题(附答案) 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