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社会的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助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塑造。使我们学会使用哲学的观点进行对思考,理性的对事物有一些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解释现实社会之中的诸多现象,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现实及历史的意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形式多样,错综复杂,相互关联,只有认真的看清社会中事物发展的本质,有效的解决一系列问题,使中国迅速的发展起来,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形势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不败之地。
经济问题
以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历史上就存在两种趋势的全球化:一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一是社会主义的全球化。而在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更是发展迅速。1973年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却未使社会主义因此受益。由于苏联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代表模式,因此1991年苏联崩溃导致了人们普遍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同时,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中国模式并未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产生挑战。由于对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还没有清楚地建立起来等原因,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正转向资本主义。大多数原来的社会主义演变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应该怎样正确评估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必然战胜和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是错误的,是否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这是需要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说服力解答的重大问题。全球信息社会的出现对社会科学家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马克思主义学者更是如此。“现实的社会主义”在苏联和其他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塌陷,而国际贸易中的新自由主义法则却同时在不断扩张。这样以来,许多新的问题就被提上日程。由于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工人面对不发达国家廉价劳动力的竞争,正遭受降低工资、延长工作日、减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的威胁。马克思主义必须着眼于无产阶级的国际化,解决国际工人阶级间的利益冲突问题。针对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不仅积极引进资本,还对外进行资本输出。资本输出能不能成为判断帝国主义的标准问题,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是否占有外国工人的剩余价值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可能孤立于资本主义经济之外,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混合经济时,需要考虑按劳分配的实现问题、私人部门工人工资决定问题,需要研究社会主义性质的混合市场经济向共产主义产品生产和分配方式过渡的模式。简新华也分析到,资本输出现在主要是输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不是经济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甚至采取各种措施引进外资,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那么资本输出就不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经济落后国家的工具,美国反对从社会主义中国进口商品最坚决的是传统产业的工会,而且工会与商会,也就是职工与老板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一致主张限制从中国进口商品,民族主义似乎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