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13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2/24 文件大小:1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一、现状概况 - 2 -
(一)地理区位 - 2 -
(二)现状分析 - 2 -
二、规划设计依据,指导思想和控制体系 - 2 -
(一)规划设计依据 - 2 -
(二)规划指导思想 - 2 -
(三)新城建设的基本原则 - 3 -
(四)规划控制体系 - 3 -
三、用地布局控制 - 3 -
(一)用地功能组织和地块划分 - 3 -
(二)地块性质 - 4 -
(三)用地性质兼容性控制 - 4 -
四、地块使用强度控制 - 4 -
(一)控制原则 - 4 -
(二)控制内容 - 5 -
(三)控制指标 - 5 -
五、道路竖向控制 - 5 -
(一)道路网布置 - 5 -
(三)道路工程技术指标要求 - 7 -
(四)道路交通设施布置 - 7 -
六、地块配建设施控制 - 7 -
(一)配建要求 - 7 -
(二)配建设施 - 7 -
七、地块建设要求控制 - 8 -
(一)建筑后退红线控制 - 8 -
(二)后退边界控制 - 8 -
(三)出入口方位及数量控制 - 8 -
八、景观风貌引导控制 - 8 -
(一)本区风貌景观定位 - 8 -
九、指标变更控制 - 9 -
十、给水排水规划 - 9 -
(一)给水规划 - 9 -
(二)排水规划 - 10 -
十一、电力电信规划 - 10 -
(一)电力规划 - 10 -
(二)邮政、电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 - 11 -
十二、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 11 -
十三、附则 - 11 -
一、现状概况
(一)地理区位
吉凤经济开发区即为现在的新城区,以乾州组团为中心,沿吉凤大道和发展大道向外延伸,吉凤经济开发区周边由小寨群山、大寨群山等山体围合,其内有万榕江、湾溪河等河流穿城而过。
(二)规划布局分析
吉凤经济开发区是吉首市城市的延伸,一方面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绿地缺乏、环境较差,新城改造任务艰巨,建设用地不足;另一方面,经过历年的建设,市政设施条件相对较好,公共服务设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规划有机疏散人口,优化用地结构,以居住、商业金融、文教、旅游产业、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分4个片区:
①万榕江片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现有一批经济、商业、文教机构。规划范围沿万榕江一线,北接纬一路,西至万榕江,东至发展大道边。规划以配套,完善、新建交通运输站场、仓储经济机构为主,沿河边缓坡一带规划为城市居民居住区。
②城北片区:该区范围东到万榕江,北接纬一路,南临发展大道,西至吉凤工业大道。地域内山青水秀,安静优美,现有一批科学文化教育单位。规划区以发展学校、科研单位、行政、城市绿地和商贸为主。
③中心区南组团:位于本区万榕江上游,北到发展大道,东南至万榕江,西到吉凤工业大道,主要有城市公共绿地、商业和文教等。
④西片区组团:该区被用来发展工业,北到发展大道,东至吉凤工业大道,西到经一路,范围较大,是州、市府工业所在地,建设用地趋于饱和,人流密集。
二、规划设计依据,指导思想和控制体系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及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等;
2.《吉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3.《湖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4. 新城区1:1000地形图及有关资料。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西部大开发和新城区更新开发为契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城市化,加速民营经济进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市工业企业高速、稳定、持续发展。
(1)适应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建设速度和改进工作方法。
(2)新城区建设的目标就是要综合治理整顿,改善新城区的环境,增加新城区的活力,提高新城区的综合效益,使之与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同步前进,以满足现代化城市功能的要求。
(3)新城区建设必须有全面、综合的思想,从城市整体出发,不能就新城论新城,更不能孤立地考虑局部的建设。
(4)新城建设要从大范围着手,小范围进行。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新城的发展建设,包括其内部的建设和外部的扩展。
(5)从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衡量和检测新城建设的效率,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
(三)新城建设的基本原则
(1)做到近、远期结合,建设与新建相结合。
(2)重点规划新城区的用地结构,达到设施配套齐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3)规划新城区道路系统,完善路网结构。
(4)有步骤地疏解新城区人口,有针对性的改善居住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
(5)注意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和传统风貌,注意与重点文化保护地段的协调。
(6)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