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雨霖铃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霖铃说课稿.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2/2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霖铃说课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霖铃》说课稿
化隆县马秀琴
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七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感受词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可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活动策略
⑴、课堂组织策略:创设并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情境,加以引导,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⑵、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有效地感悟和掌握知识。
⑶、辅助策略: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领会。

对比法:通过分析对比,让学生感悟赏析诗词的方法。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五、教学资源与环境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教材;
2、教学课件;
3、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过程
◆ 导入 学生列举几句离别主题的诗句,教师补充导入:别离是一种常事,文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沉、或豁达、或豪放、或婉约,当然,将离情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 作者与背景学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柳永,教师补充。教师介绍本文写作的背景:仕途失意后,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情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以忍受。
明确:婉约词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奈、凄清。
◆ 我吟雨霖铃。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
本部分有名家诵读,音乐欣赏,及学生齐读。设计意图:以听代析,以读代析,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上阕写实,秋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