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题,45分)
1.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 )
A.锣声通过手掌被人吸收
B.手对锣面形成真空,无法传声
C.锣面停止振动
D.有声音,但被手遮住,听不到
2.以下关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37℃
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75cm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 1mm
3.家庭厨房里最常见的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
A.酱油 B.食用油 C.白酒 D.水
4.《加油!向未来》节目在室温环境的演示实验:西瓜中央挖出一个仅能容下塑料瓶的洞。将低温液氮(沸点﹣196℃)灌至瓶中体积的一半并旋紧瓶口,再将瓶倒插入瓜中,如图所示。过了几分钟,西瓜被炸得粉碎﹣﹣瓜瓤向周围迸出;且塑料瓶破裂。主要原因是( )
A.西瓜被冻裂了
B.部分液氮汽化将瓶子胀裂导致的
C.西瓜中含水较多,结冰后体积膨胀
D.液氮放出大量的热使西瓜受热膨胀炸裂
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
D.要研究老鹰的运动状态,只能选择乌鸦为参照物
6.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知识点说法错误的是( )
A.把一张纸揉成一团,质量不变
B.橡皮擦用了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C.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的密度变小
D.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
7.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高度如图所示,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对几个形状、体积均不同的实心铜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密度相同 B.质量大的铜块密度大
C.体积大的铜块密度小 D.它们的密度可能不同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声音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城市某些地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0.小明假日去旅游的时候,看到繁忙的道路两边有时会有玻璃幕墙,这引发他对幕墙的作用产生了许多的猜想.观察图,他的猜想中正确的是( )
A.美化道路
B.防止大风天气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C.增加司机两边的视野
D.减弱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11.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图片,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片,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
B.用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利用了光的折射
C.用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所成的像是虚像
D.扫描仪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
12.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3.关于物理量的测量: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液体温度为30°C
14.如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15.如图是英录下的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关于啄木鸟驮着黄鼠狼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
B.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黄鼠狼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和啄木鸟都是静止的
1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筷子变弯
B.钢笔错位
C.小孔成像
D. 镜中人像
1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B.手影
C.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D.海市蜃楼
18.如图所示,一个足球在草坪上沿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慢,测得AB的长度等于BC的长度。AB段长度为3m,,则该足球从A经B到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4m/s B.5m/s C.6m/s D.7m/s
19.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 cm/s B.12 m/s C. m/s D. km/s
2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C.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D.敲鼓时,敲击鼓面后马上按住鼓面不让其振动,鼓仍会继续发声
21.利用玻璃瓶、玻璃管、橡皮塞、适量带颜色的水可以自制温度计(如图所示),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使用更粗的玻璃管
②使用更细的玻璃管
③换用更大的玻璃瓶装水
④换用更小的玻璃瓶装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乐乐同学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决定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回到家中,他取来两只玻璃杯,分别倒入半杯冰水和半杯热水。过了一小会儿,他发现两只玻璃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杯的水珠都在外壁
B.甲、乙两杯的水珠都在内壁
C.甲杯珠在内壁,乙杯的水珠在外壁
D.甲杯水珠在外壁,乙杯水珠在内壁
23.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A.手影游戏 B.错位的铅笔
C.镜中的像 D.雨后的彩虹
24.水结冰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5.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当油量减少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则电路中( )
A.总电阻增大,电流减小 B.总电阻增大,电流增大
C.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 D.总电阻减小,电流减小
26.下列描述声现象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2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人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28.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用“B超”检查身体
2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人站立于放在水平地面的滑板上,如果甲对乙用力一推,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只有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30.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和_______,所反映共性是______________.
32.如图,为某水文站设计的检测沱江河水位的示意图。光源S与光屏MN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正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虚像;,那么,说明水位升高了(__________)m。
33.在下列现象中填出对应的物态变化:
A.霜的形成——_____;B.锅里的水烧开了——_____;C.卫生丸变小——_____。
3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溪水鳜鱼肥”,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描述湖州西苕溪美景的诗句,如图所示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诗人漫步江岸,欣赏着桃花,还会看到“白鹭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白鹭水中飞”的“白鹭”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鱼在云中游”的“鱼”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
35.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______度,MN的__________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3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热,使气温降低,人感到寒冷。
37.如图所示,张晓用他自己的直尺(零刻线已磨损)测一木块的长度,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cm,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cm。
38.据调查市场上出售的图书,有部分加入了荧光剂,使之看起来非常的白,但它对人体却极为有害,其实鉴别方法很简单,只需用________灯(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其表面对光发生了______发射.
39.现有如下光学器件: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在以下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些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
梳妆台镜用_______,汽车后视镜用_______,近视眼镜用_______,放大镜用_______。
40.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______。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此时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_____cm;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玻璃板相距_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
(3)纠正错误后某次实验,将光屏竖直放置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5)玻璃板太厚不仅会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成两个像,同时也会使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也不是其真实位置,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到玻璃板比实际位置到玻璃板_____(选填近/远)。
42.小明用小型光具盘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先使激光束从A点入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图中现象可初步得出:
(1)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在________;
(2)反射角________;
(3)小明又连续两次改变激光源的位置,分别从B、C点入射,小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改变________角的大小,进而验证上述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否具有________。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体积为 20cm3 的铜球,质量为 89g,求:(ρ铜=×103kg/m3、ρ铝=×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