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票据防伪技术与鉴别.ppt

格式:ppt   大小:6,20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票据防伪技术与鉴别.ppt

上传人:88jmni97 2025/1/31 文件大小:6.0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票据防伪技术与鉴别.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票据防伪技术与鉴别 】是由【88jmni9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票据防伪技术与鉴别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票据防伪技术与鉴别
近年来,在票据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克隆、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等手法,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的案件急剧增加。这些案件不仅给银行和客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金融秩序的稳定。
了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打击这一领域的犯罪活动,普通票据(如税务票据)原有的单一无色和有色荧光防伪已不适应当前票据管理识别要求,需要增加具有高科技、新颖的、复合防伪技术,因此,推出具有现代的票据防伪技术势在必行。
1
2
01
票据的发展历史概况
03
2010年新版票据
02
票据防伪小知识
早在盛唐时期,中国就出现了诸如帖、书帖和“飞钱”等票券,这被视作中国最早的票据。
到了公元11世纪北宋时期,商人发明了用以代替货币流通的“会子”和“交子”,这被认为是本票的雏形
到了明朝末年,商人为交易方便设立票号(或称票庄、汇兑庄),发行类似汇票、本票的票券,经营汇兑业务以及存放款业务 。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票据,西方的票据制度也传到我国 。
票据的发展历史概况
票据防伪小知识
汇票防伪的主要方法: 一、防伪纸张。 1、防伪水印纸。它是在造纸通过纸张密度不同、透光的不一样,特殊的造纸器械、造纸技术最基本的层面。目前2000年版汇票所使用的纸张,满满的HP字样,黑白水印纸,黑水印密度高,低于纸张密度的是白水印。在造纸的难度上,厚的地方必须厚,薄的地方薄,造纸上有很高水平。 2、无色荧光纤维纸。只有在紫光灯下显示各种颜色,肉眼看不见。 3、有色纤维纸。在目测情况下,看见的是红色;在紫光灯下是蓝色或别的颜色。 4、防涂改纸。通过印刷的方式,在重要部位上标示的印记。涂改的部位遇酸、碱起变化。
票据防伪小知识
二、防伪油墨。可分为无色荧光油墨、有色荧光油墨、信息油墨、渗透性油墨、防涂改油墨、水溶性油墨等。 1、有色油墨,在目识的时候有颜色,在紫光灯下显示的荧光不一样,譬如行徽。 2、渗透性油墨,在印刷初期,通过几十个小时,油墨纵向扩展到背面,从正面向反面纸张穿透。 3、防涂改油墨,使用在票据如:出票日期、出票金额等重要部位。 4、水溶性油墨,应用于票据的大写金额栏,是比较成功的油墨,印刷油墨遇水、酒精红水线变色。浸泡后,用荧光灯光照射红色变成绿色,红水线扩散。
票据用的防伪油墨: □无色荧光油墨(用于汇票、本票) □红色荧光油墨(应用于票据凭证的徽记) □棕黑色渗透性油墨(用于票据凭证的号码) □水溶性油墨(应用于票据的大写金额栏)
殊版纹设计(专业制版技术)
微印刷(印刷与制版技术的结合)在票面局部通过技术作特殊标记。
虹印刷及多色地纹印刷(专业印刷技术),有别于钞票地纹。
1
2
3
6
5
4
方法二、伪造(假的票据凭证载体)伪造凭证的水平发展依次为①黑白复印加彩②照相制版③伪造水印纸,纸张密度的不同。④电子扫描分色技术,计算机高精度扫描仪,通过复制,不是光洁的线条是小颗粒。
方法一:变造(真的票据凭证载体)在原有票据的基础上加工,目的是改金额、改号码。
目前利用票据作案的主要方法:
防伪印刷技术
票据防伪小知识
2010年新版票据的特点
2010 版银行票据凭证的版面设计以中国文化元素“梅、兰、竹、菊”为主题,贯穿银行汇票、本票和支票。票面采用扭锁防伪图文和花卉主题有机结合,简洁、淡雅。以“梅、兰、竹、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契合以“信”为本的金融文化理念。
2011版银行承兑汇票票样
2011版票据凭证调整的 格式要素内容:
票面内容稍作调整
统一底纹颜色,不再按行名分色
现金支票的主题图案为梅花,转账支票、清分机支票主题图案为竹;支票号码前不再冠地名;现金支票上的“现金支票”字样改为黑色印刷
编码规律有大调整
防伪技术有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