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国际贸易第1-2章试卷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际贸易第1-2章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国际贸易》1 — 2章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名词解释(4x4=16分)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外贸依存度
水平型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二、填空题(1 x 22=22)
为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和执行对外贸易政策,各国采取了各种对外贸易政策措施,概括地说,有四个字: (1)。
复进是 (2)的变形,指—— (3)的本国货物 ( 4)再输入。
自由结汇贸易,又称(5),是指以(6)作为清偿工
具的国际贸易。通常用来(7)支付结算,而不用(8)支付。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9),在这个阶段,(10)
代替工场手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一体化使国际分工深入发展,分工形式从(11)日益向(12)过渡.
(13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14),
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15),因而对于国际分工而言,
_16)居于主导地位。
贸易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的(17 )贸易迅猛增加。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 (18)和 (19)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
自由结汇贸易,又称,是指以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
贸易。通常用来支付结算,而不用支付。
三、单项选择题(1x15=15分)
一国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量小于出量称为()。
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
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日本在汽车贸易方面出量大于进量,日本是汽车的()。
,净进国
各国经济活动相互传递的重要渠道是()。
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
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是( )
一国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量小于出量称为()
A国的来源国以发达国家为主,目的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B国与之相反,
一般表明( )
A不及B不及A与B国一样
不能说明问题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A. 12〜13世纪B. 14~15世纪
C. 16〜18世纪D. 18〜19世纪
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
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新国际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其进入到()
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标准的是()
•专门贸易
.无形贸易
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称之为()
B .对外贸易量
(额)
(
)
(
)
B-自然条件变化
四、判断题(1x15=15分)
国际贸易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贸易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所有国家的进总额和出总额之和即为国际贸易额。()
世界出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总额。()
垂直型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国际生产关系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上层建筑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战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变为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发达国家
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变为次要。()
战后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
()
战后,工业内部、公司内部贸易增加,中间性机械产品在整个机械工业
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
对外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中期商品流通超出国界产生了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相关的。
()
一国的贸易顺差表明该国处于有利的贸易地位。因此贸易顺差越多越好。
()
五、问答题(4x8=32分)
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出贸易总额为什么总是小于世界进贸易总额?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转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
《国际贸易》1-2章测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1年)各类商品分别在进出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外贸依存度:从定性的角度界定,应该是指一国的经济依赖于外贸的程度,它的定量表示是: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型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额(或进额)占世界出贸易总额或进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二、填空题
( 1)奖出限入
(2 )进贸易(3)输出国外的(4 )未经过加工
(5)现汇贸易⑹货币(7)可兑换货币(8)现金
(9 )英国(10)大机器工业
( 11)垂直型分工(12)水平型分工
(13)自然条件(14 )现实性(15)生产条件)(16 )生产力水平
(17)无形商品(18)工业制成品(19)半制成品
(19)现汇贸易,(20)货币,(21)可兑换货币,(22)现金
三、单项选择题
1. ( C )
2。( A )
3。( C )4.( A )
5.
‘ (A )
6. (C )
7. (C)
8. (A)9. (B )
10.
(C)
11. (C)
12. (B)
13. (A)14. (B)
15.
(A)
四、判断题
1.( / )
2. ( J
)3.( x )4.(
\/
)5。 ( x )
6。( x )
7。( x
)8。(/ )9.(
x
)10. ( / )
11. ( x )
12. ( J
)13. ( x )14.(
/ )
15. ( x )
五、问答题
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答: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力的增长是社会分工的前提条件。一切分工其中包括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上。迄今为止出现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许多生产领域,不断地改善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和生产过程,使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随之变化。
世界出贸易总额为什么总是小于世界进贸易总额?
答:从世界范围看,一国的出就是另一国的进,,由于各国一般都按离岸价格(FOB ,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其中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额,因此,世界出总额往往小于世界进总额。另外,与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对外贸易额不同,如果把世界各国的进出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不仅会出现重复计算,而且没有任何独立的经济意义。所以,世界贸易总值是指世界出贸易总值。
答: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国际商品结构与各国的进出商品结构不断不、发生变化。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工业制成品在国家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
发展中国家出的工业制成品增长
(3 )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4)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答:转贸易不同于过境贸易,两者的区别为:转贸易时货物的所有权因转商的买卖而发生转移,它有第三国贸易商参与,而且不论货物是否经由第三国运送;而过境贸易时货物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无第三国贸易商的参与,也不列入本国的进出统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