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单元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转折: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指导思想:
战略决策:
领导集体:
举
措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
农村
城市
—
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90年:
成就
旗帜:
科技、教育
文艺、体育
祖国统一大业
1997年香港
1999年澳门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
交往日益密切
举出科技、教育、文艺、体育取得哪些成绩:
邓小平理论
工作重点:
实行:
一国两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 )
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
B.“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
拨乱反正十分艰难
、新的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 )
课堂检测
( )
、珠海 、广东
、海南 、福建
4.“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下列哪一问题提出来的?( )
( )
6.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把“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视为毕生梦想的是( )
C. 袁隆平
( )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称谓是在中共( )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
城市,其中在辽宁开放的是( )
《义务教育
法》的保护?(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
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
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
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1)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信息:1976年和1979年小岗生产队在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还贷款、交售粮食六方面的不同数字信息。
(2)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出现了这种变化。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