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卷(三)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C)【word,含答案】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卷(三)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C)【word,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单元检测】科学九年级(上册)测试卷(三)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C)
整理人:
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Q氧气化钠潮解
■■化气化慑 气化依
,明■■ ;,仙 ,;■,*
2,纯碱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被作为衡量一个的标志之一。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 )
A,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八Na2cO3、BaCl2> 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 断白色固体中( )
.向盛有50gl0%Ba (OH) 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 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港质质量厘
海露呻
沉淀廉・ 1
0幡礴段*g 0幡殖酸质量g 0牖破酸质量g
A B C
(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苴色
检验水的存在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辄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除铁锈
D
氢氢化钠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碳
( )
,则原溶液一定含有Ag+
,其中碳酸钠过量,则溶液显中性。
- C/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
(块状)和Na2c(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 产生C0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
()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 1
CO2质量
Na2 cCh
CaCOs
D. CaC03一定没有剩余 0 时间
.如图所示已平衡的天平两端放着两个分别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一段时间 后,天平会( )
浓盐酸制1冷浓硫酸
.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pH试纸上,根据试 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根据下列各组提供的试剂,判断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
A. Na2soi溶液和Ba (N03) 2溶液B. NaOH溶液和稀硫酸
C. KN03溶液和CaC12溶液 D. Na2c。3溶液和稀盐酸
,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 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①NaCl、BaCl2> CuSO4> NaOH、NH1NO3 ②Bag)2、NaCK Na2s0八 H2s0人 HC1
③NaOH、FeCl3> MgSO4> BaCb、KC1 ***@AgNO3> HCK K2cO3、NaCK BaCL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氟化钙溶液, 过滤,在滤流中滴入2滴酚酎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 酎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 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殳 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父质
C
向滴有酚酎试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 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 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潜 的水槽中
特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一定发生了反应
,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 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n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叱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溶液中的溶质有CuCk和NaCl
,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 4g
,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 4g
.托盘天平两盘内分别放入一个质量相同的烧杯,烧杯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 盐酸。现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镁和铝,反应完毕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 镁和铝的质量比是( )
A. 1: 1 B. 4: 3 C. 32: 33 D, 3: 4
.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6,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则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则燃烧能生成C0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含有SO1
.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FeCl2> NaCl、KN03 B. CaCl2> HCK NaN03
C. K2cO3、Mg(N03)2> NaOH D. NaCK KOH、(NH4)2S0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操作方法
A
CO, (CO)
足量的氧气
点燃
B
CaO (CaCO»)
加水
溶解、过滤、结晶
C
HC1 溶液(H3sOP
加入适量的BaCk溶液
过滤
D
NaCl (NaOH)
加适量硫酸
蒸发结晶
.小金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 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献试液,滤液变为红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 钢一定过量
,滤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
,滤渣一定全部溶解
,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
.为完全中和某盐酸溶液,需a克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a克质量分数为4% 的KOH溶液,反应后溶液的能与下列哪种物质反应( )
A. CuCl2 B. BaCl2 C. C02 D. KOH
二、填空题(共32分)
(7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 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温度公
(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NaOH
⑴写出反应②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无现象,小明 为了验证反应的发生,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献溶液后通入二氧化碳,证明反应发生。他 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小芳认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就能判断
反应发生了。通过小芳的帮助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⑵小明利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来说明反 应③的发生(如图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 B处的溶液pH 7(填(用“〈”"一”或“>”);C点溶液中的微粒有 o
⑶如果证明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o
A. BaCL; B. HC1; C. CuSOi; D. MgCL; E. CaC03
(3分)将Na2C()3溶液滴入Ba (OH) 2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
子如图。
(1)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能与Ba (OH) 2溶液反应,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种酸是 (填写化学式)。
⑶图形O代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反应前 反应后
(4分)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 (OH) 2是一种常见的碱
⑴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熟石灰,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⑵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 反应,
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⑶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和 溶液反应可制取少量的NaOH; ⑷写出熟石灰在农业上的应用: (写出一点即可)
(4分)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Na2s0八Na2C03>和C11SO4的一种或几种,课堂上老
师进行了下面的演示实验,且每步实验中加入的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现象如图:
分析实验过程并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中确定CuSOi一定不存在的现象:;
⑵在同学们不知道老师用的稀酸是哪一种的情况下,仅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请你分析这包 白色固体中存在物质的所有可能组成情况是 o
(4分)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⑴写出NaOH溶液吸收SO?的化学方程式 o
⑵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0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 表示的
微粒是 (写离子符号)
•• I当• • 0
(6分)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醐试液并插入温度计,逐滴加入硫酸溶液,观察到红
色褪去,温度计示数上升。证明碱与酸能发生反应,且放出热量。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甲同学提出滴入的硫酸不能用浓硫酸,他的理由是;
⑶乙同学提出红色褪去不能说明酸和碱恰好反应完全,为了证明硫酸是否过量,可以取上 层 清液再加入 (填序号),若有现象,说明硫酸过量。
①紫色石蕊 ②锌粒 ③BaCl/溶液 ④KOH溶液
(4分)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 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草木灰中富含K2c。3,还含有少量K2sol和KC1。某同 学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
②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为排除C0::一和SOF对检验C1的干扰,该同学向试管中加入足量 的一种盐溶液
③将上述溶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同学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一种盐溶液,该盐溶液是 溶液。
⑵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若观察到,即可验证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 在c「。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6分)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白醋(含3%
的醋酸)、熟石灰、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过程】①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在铁钉中加入足量的白醋后,并没看 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醋酸的浓度和种类有 关。为了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还缺少的试剂是 (选填编号)。
A. 1%的醋酸B. 3%的盐酸C. 5%的醋酸
③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将少量熟石灰加入适量清水中
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2
取步骤1中的无色溶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再 逐滴加入一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然后变 紫色,最后变蓝色
【评价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8分)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
装置:
ABC D E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
(2)能除去H2中混有少量HC1气体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3)装置E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硬质试管中反应后有 生成。
(4)实验前硬质试管中混合物的质量为5g,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 2g,求混合物中氧化 铜的质量分数%o (II2+CuO = C11+H2O)
(6分)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
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k溶液呈
中性)
用89 乙1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O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填“没有变质”、 “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
(3)乙图实验中加入过量BaCk溶液的目的是 o
四、计算题(共10分)
(5分)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为了分
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 质量分数为20. 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 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I: CaCL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 是 o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
(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矿区的矿石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
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 见下表(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序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m
请计算:
(1)上表中的m=o
(2)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C 2. B 3. A 4. D 5. A 6. C 7. A 8. B 9. B 10. C
. C 12. C 13. D 14. C 15. A 16. C 17. B 18. C 19. C 20. D
二、填空题(共32分)
(7 ^)2Na0H+C02=Na2C03+H20;否,氢氧化钠溶液以及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
能使酚醐试液变成红色;稀盐酸;H2so4+2Na0H=Na2s(V色2。; =; Na+、S042\ ; CD
(3分)产生白色沉淀;H2S04; 0H-
(4 分)(1) Ca0+H20==Ca(OH)2 (2) C02 (3)碳酸钠(4)中和酸性土壤,刷墙(任
答一点即给分)
(4 分)(1)溶于水形成无色澄清液体(2) Na2c。3、NaCl//Na2C03> Na2s(W/Na2cO3、NaCK Na2soi
(4 分)(1) 2NaOH+S()2=Na2sO3+H2O (2) Na
(6分)(1) 2NaOH+H2so尸Na2so什2出0 (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对实验有干扰(3) ①②
(4 分)(1) Ba(NO3)2 (2)白色沉淀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6分)(1) C032- (2) AC (3)加入醋酸直至过量
(8 分)(1) Zn+HCl=ZnCl2+H2 t (2) B (3)水(4) 80
(6分)(1)不对,因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醐变红色 (2)部分变质 (3)检验碳
酸钠(CO?-)的存在并除去碳酸钠(CCV。
四、计算题(共10分)
(5分)(1)碳酸钠溶液先与过量的盐酸反应 (2) 11. 1g (3) 53g
(5 分)(1) 3g (2)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