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
高考中文言文的阅读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考生每年在这个命题上失分很多,总体看来重要的缘由是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把握不好,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认真品读题干,抓题干中的题眼。
高考文言文命题核心常表现在题干上,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就要抓住这个开门的钥匙,例如: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豫让〔人名〕“忠义”的一组。像这样的题干一般变化不大,注 意两点:其一,“忠义”。其二,“全都表现”。这里的的“忠义”是我们的阅读重点,把握忠义的内涵,对父母、对朋友是不是“忠”,对亲属的爱是不是“义”。而“全都表现” 的表述则是做题的技巧,在这个表述上肯定要看是“表现了”“全都表现了”“正面说明” “说明白”这里肯定要抓住正面、侧面、表现、全都表现等词的体会。
二、清楚的生疏人物及人物关系。
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项选择择历史中廉吏的一生小传,鉴于高考时间的限制,一般都是命题者加工整理了的,也必定带有命题者的主观目的 选择突出人
物的某一点,同时为了突出某一点,必定有夹杂其他手段如:人物比照,个人突出的一面等,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所以阅读时肯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各个人物,
其一、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比照人物、陪衬人物等。
其二、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比照人物的可比性, 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三、理清文中的线索,
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德,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 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二手”人物传记的事迹肯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肯定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
1、人物的职业归属,是地方的还是朝廷官员、征战平虏的将军或是文人墨客高士等。
2、 了解那些具体的大事。主要大事是什么,主要大事下有哪些小大事,比方官场升迁、官场应酬、给帝王进谏、对下属的关爱、沉着应对困难,正确应对百姓的燃眉之急等。
3、 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大事-----依大事带出事迹 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地、社会
价值、大事的社会意义。
四、准确的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德。
高考选文一般思想性较强,如选岳飞传就不选秦桧传,选廉吏传就不选佞臣传,所 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奉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在行为的爱民、擅长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长、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
五、抓评述性语言,谈论性语言。
《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 对人物、对大事的评价,要体会。我们这里提到的不仅仅是这一个,还夹杂对文章中大事的一些谈论、说明性的文字,综合起来有:
1、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
2、对大事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
3、对大事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
4、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大事的生疏。
六、借助叙事文章闻特点及文化常识、把握人物。
1、行文特点,常用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以小见大的方法,
2、任免词语、各种称谓。如授予官职的词语、兼职代理的词语、调动的词语、降职的词语、人物的字号等。
3、固定短语,征战术语等
文言文阅读是一项比较简单的阅读,我们肯定要摸准规律,顺其规律就会迎刃而解。浅谈有效提高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力量的策略
杨荣华
“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学问、 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①《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留意在实践中能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肯定 数量的名篇。”②培育学生学,是教师必需明确的教 学方向之一。阅读人物传记,从古人身上学习崇高的品德、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助人为乐的仁爱之心、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宽厚的学问,鼓励自我,使学生终身自勉,终身难忘,终生受用。
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和分值,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考察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理 解,筛选区分文中重要信息,文意的分析归纳和翻译等。就选材来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人物传记、小说、杂记等多种文体百花齐放。考生在复习这一块时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得分 不抱负。究其缘由,在于没有找到把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方法,没有探究传记文的特点, 没有觉察出题规律,也没有总结做题的方法,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 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帮助学生做好文言常识储藏,树立做题的自信念,应当是文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学问、阅历是力量提高和进展的根底,没有足够的学问和丰富的阅历,就不会有较高的力量。”③从高一到高三,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有一个全面提升文言文阅读力量的打算,明示整个高中文
言文学习打算,让学生心中有数。高一、高二以学习课文为主,以学习语文读本里的文章为 辅,做好文言常识的储藏,让学生课外阅读《古文观止》《史记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超越帝王、名臣和名将》和《传记文学》杂志等,学在课内与用在课外结合起来。到高三,回归课本与专题训练相结合,课堂训练与考试题型结合,在学问储藏的根底上练兵, 在练兵中不断积存学问,做好迎接高考的预备。
不过,课外阅读也应当“专精于一本,学有余力,而后求其它,不应当走马观花,博观泛览, 如穷汉过十里洋场,只觉得眼花缭乱,而无实际所得。”④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抑制草 率麻痹的通病,对有设点的文中信息的阅读宜细不宜粗,而在枝节情节上又不必过分搅缠而 造成思维疲乏。假设在高一课堂上就大讲文言词法、句法,不让学生读课文,背课文也仅限 于高考要求的几段,把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单一的实词、虚词的积存,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 句式的归类,文言翻译的专项训练,致使文言文那布满生气活力与思想情趣的面目就被枯燥 乏味代替了,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学问储藏包括文学常识的储藏、文化常识 的储藏、字法句法常识的储藏。
文学常识的储藏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文学史的进展脉络,二是重要的作家作品。前者 是纵向的,可以梳理出一个或许线索;后者是横向的,可以分类编辑,如文人合称、名著合称、名著简介等。文化常识的储藏包括古代数量词、古代少数民族特称、兄弟排行称谓、古代年龄特称、古代官场专用词语、古代礼仪、古代科举、天文历法、古代时间词语、古代器具、古代地名、古代服饰、古代建筑、尊称敬辞、谦称谦辞、文化现象等。字法句法常识的储藏包括高考常见的文言实词、高考常见的18 个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方面的分类分点识记与整理。
另外,有没有良好的心理预备,阅读答题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心理预备,既指一般 意义的安静、认真等,又指由学问、技能等积存而形成的一种文言文阅读的“前阅历”,见多 不怪。有了足够多的学问储藏和丰富的阅历,学生树立起自信念,在阅读时就能指向明确, 关注集中。
二、“借我一双慧眼”觉察规律
“题型教学时要留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独立思考,觉察题目的类型和相应的解决思路和解决策略,而不应直接通过例题的讲解来传授题型及解法。”⑤我们
常说:“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觉察真理。”先帮助学生探究特点规律,阅读做题时可以削减盲目性。
1、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特点。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写到以下 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状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状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传记一般构造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开头局部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仆人公〔简称传主〕根本信息的简洁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洁状况。中间局部是传记的主体局部,一般包括两局部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局部常交待人物或大事 的结局。
2、考察人物传记的拟题特点。传记是人物的历史记录,只追求有效信息的准确表达。要注 意传主官职的变迁,尤其应留意“迁”“左迁”“除”“黜”等词所表达的传主官职的变动状况,要 把传主不同的生活阶段和不同的事迹做到一一对应。在考察对传记内容的理解时,出题者有 意识地把传主不同的生活阶段和不同的事迹弄颠倒是一种重要的拟题思路。筛选信息题,主 要依据阅读的指向要求,选择假设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在设题上,一般承受“选误”的形式,每个选项以材料的某个方面作依据,主要进展文意转述, 考生务必读懂全文,认真比照原文,细心辨识正误。
设题内容有以下几种倾向:表现人物除恶打黑,当仁不让;表现人物勤于务政,孜孜不倦; 表现人物用兵神算,锐不行当;表现人物怀柔有方,夷狄归顺。作品中的人物或文官或武将 都以确定颂扬正面立论为主导。
翻译文句则考察学生对实词和虚词的积存,句式的把握,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敏捷运用力量。
3、设题陷阱的特点。一种是无中生有:选项中所陈述的信息内容在文章中压根就无,纯属 子虚乌有,命题人有意识地利用句子中局部有多种义项的实词来个移花接木,让人不知所措, 实质仍旧是检查字词。另一种是混杂信息:就是将某人为官前后的政绩,或一个人在不同地 点的行为,或多个人的行为品质混杂一团。
假设学生把握了人物传记的这些特点和规律,觉察拟题角度和设题特点,在阅读时才会有的放矢,削减盲目性,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屡次测试中反响的问题是:做题前往往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有不少学生粗略的看一下就做题, 更有学生根本没急躁读完原文,只看与题目有关的那一句或注释就匆忙做题,出错自然难免, 有时运气不好,整个文言阅读都丢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需从做题态度上矫正学生, 培育他们的整体阅读意识。只有留意整体阅读这个“根本”,读懂传记内容才是关键,才能保 证信息的全面和准确。所谓整体阅读意识,就是要反复阅读文章,总览全篇文章,即使遇到 个别词或句子一时不能理解,或者觉得不是很有把握,也要读下去,这个环节是必不行少和 需要认真对待的。无论是寻常还是考试,时时刻刻都要有整体阅读意识。
因此,就阅读的两种整体感知而言,第一是认真通读原文,结合最终一道选择题,对全文进展整体把握。其次种是先阅读最终一道选择题的选项,再回头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而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力量较差的学生,用其次种感知法可能效果更好。整体感知中留意两点:
1、通读。对阅读材料从头到尾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词句意思和所写内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假设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 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状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状况等, 找到作者对传主评价的句子并对其进展准确理解;“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假设误以为是一般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过失。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与传授给他们学问同样重要。当学生把握了阅读和做题的根本方法以后, 自然可以提高答题准确度。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主要有形训推断法、构造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成语 推断法、联想法、代入法等。联想法,在选项中,遇见有不生疏的词语,就应当联想一个自己生疏的词语或句子,从的一点推及其他,通过与它相像的句子中词语含义进展比较来 推断其意义。代入法,就是把文言实词或虚词的释义,代入原文句,联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当。
要搞清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从辨明词性入手。通过分清虚实,辨明词性,以词性统帅用法, 可使繁多的虚词用法有了头绪;通过归类,抓特别用法,明白一般用法,削减了复习量;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辨明意义和用法。
筛选文中信息,是指整体上把握文言文阅读段大意后,对信息材料进展区分、筛选,其实质是考察对文意的理解。所谓“文中信息”,是指文言文所包含或蕴含的学问、观点、材料等。它有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之别,推断的难点是隐含信息,就是字面上没有明说,要读者经过 推断或比较、联想才能领悟到的信息。做题的根本方法有排解法、比较法、原文比照法和逐 项分析法等。
排解法就是依据陈述对象或依据关键词,利用一个选项,推断其正误,先排解四个选项中的两个干扰项,连续比较剩下的两个选项,再排解一个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
假设说学问和阅历是强有力的武器,那么,方法也是战胜困难的好武器。储藏了很多学问和阅历,又能巧用解题方法,就拥有了取胜的法宝,有效提高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力量就能实现。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学生在人物传记的阅读题上丢分,教师需要分析卷面上呈现的问 题,并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文言文教学,从中觉察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和缺点。我们需要针对问 题,查找语文教学的策略,不仅赐予学生信息的支持、精神的支持,还要赐予学生方法的支持,让我们的教学布满才智,让学生阅读人物传记不再困难。
古诗文阅读
巧抓传记思路,轻松破解文题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指导
郭桂芹
文言文阅读是每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必考内容。从文言文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来看,命题 者格外青睐人物传记,由于人物传记类文章材料翔实、叙事清楚、语言标准,常能给考生一 定的思想启发。2025 年全类文言文阅读的试卷共有 10 套,例如:全传》、北京卷的《叔孙通传》、福建卷的《张自传》等,这实际上说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文本仍以传记类为主。
【学问梳理】
人物传记类阅读文本的选文特点:人物传记类阅读文本选文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所选人 物传记以写人为主,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主要阅历及其奉献的内容居多。其次,所选文章 的内容都有肯定的现实意义,一般确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再次,选文后有肯定量的注释,这给阅读供给肯定的信息。注释中多有对传主生平的一些介绍,对考生理 解文章内容,这些都是格外重要的信息。
阅读人物传记应明白的问题:
在阅读人物传记时必需明确几个问题:第一、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 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文章表达了什么事?〔作者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会写几件事。〕第三、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哪些语句能够证明?〕
考点阐释:
从题型来看,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题型。考察点也不外乎实词、虚词、句式、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断句和文言文句子翻译等几个方面。
文言实词的考察主要在 120 个实词考察范围之内。但应留意的是人物传记类文章常涉及仆人 公的官职变动,品性德才等方面的专用词语,诸如表述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等词,表人物共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
然〕、阿谀、献媚、谄谗、谲等词,同学们在阅读答题时应特别留意。解读的时候可以用构造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分析法等来辨析词义。
人物传记材料中,为呈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常消灭对话描写,因此,还应留意句子中语气词的位置,关联词语的搭配,“曰”“问”“答”“也”等对话标志词及对称句式。
筛选文中信息要留意题干要求,准确把握要求筛选的对象,把握信息所涉及的人物、大事, 不要张冠李戴。阅读时要留意把握整体内容,不要只看局部。人物传记类文章大都用言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对此,必需全面地把握人物的言行及所处的环境, 留意大事的前后联系。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大事的表达、详 略的安排等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挖苦,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 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发。要留意作者的谈论倾向和抒情的感情基调。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受和时代背景,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提示: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应特别留意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所处朝代、任职地点及其变动状况 等;还要留意把握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定含义,假设误以为是一般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 消灭过失。
下面以 2025 年高考广东卷为例来具体分析。
【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 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 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 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 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行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沉着奏曰:“陛下有几子,乃 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 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 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异
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此题重点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力量,参考答案为 B。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实行筛选的方法排解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所考察的四个实词,